儿子高考结束后说的三句话

高考结束的儿子对母亲说 “你们这三年太不容易”“我找点活儿分担”“大学我养自己,毕业养你们”,这三句话让母亲泪目,尽显孩子的懂事与担当。

钥匙在锁孔里转动时,我正蹲在厨房择豆角,听见门响的瞬间手就抖了一下,豆角叶上的露水沾在围裙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印记。十八岁的儿子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站在门口,阳光从他身后涌进来,把他晒得黢黑的脸颊照得发亮,鼻梁上还留着常年戴眼镜压出的红印子。

“妈。” 他喊我,声音比去考场那天低沉了些,带着点刚睡醒似的沙哑。我慌忙站起来,围裙上的豆角丝还挂在手指上,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只能伸手去接他的书包。

“不用,妈,我自己来。” 他侧身躲开,把书包放在玄关柜上,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然后他转过身,板板正正地站在我面前,像每次月考后汇报成绩那样严肃。我突然有点紧张,搓着手上的水珠往围裙上蹭,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在安静的屋子里咚咚作响。

“妈,你们俩这三年,太不容易了。”

第一句话砸下来的时候,我感觉太阳穴猛地跳了一下。他的眼睛看着我,很亮,像村头那口老井,映着我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纹。我想起三年前决定回县城陪读的那个晚上,他爸蹲在工棚门口抽了半包烟,最后把烟屁股摁在水泥地上说:“回去吧,钱这辈子都挣不完,孩子的高考就这一次。”

那时儿子正在老家念初三,知道我们要回来,偷偷在电话里跟他奶奶说:“别让我爸妈回来,工地活儿累,县城开销大。” 可挂了电话,他却在作文里写:“我多希望每天放学回家能看见我妈做的热乎饭。” 这些话是后来他奶奶偷偷告诉我的,说的时候老人家抹着眼泪,我背过身去,指甲掐进了掌心。

“第二句他接上:‘考完了我也成年了,找点活儿给你们分担分担。’”

儿子的声音还在继续,我却看见他校服袖口磨出的毛边。高中这三年,他爸在装修队扛水泥,夏天晒得脱皮,冬天手指冻得握不住铁锹;我在小吃街卖早餐,凌晨三点就得起床揉面,腊月里冷水洗盆,手上全是冻疮。有次儿子半夜起来喝水,看见我在灯下缝补他爸磨破的工服,什么也没说,回屋拿了管冻疮膏放在我手边。

上个月模拟考结束,他拿回一张年级前十的成绩单,却在晚饭时小心翼翼地说:“妈,我看县城超市招暑假工,考完试我想去试试。” 我当时夹着菜的手顿了一下,想说 “你好好休息就行”,可话到嘴边却变成:“行,注意安全。” 我知道他看见我偷偷翻存折了,那上面的数字,连他大学第一年的学费都不够。

“最后一句稳稳落地:‘大学我能养活自己,你们别给我寄钱了。等我毕业,我来养你们。’”

话音刚落,我的眼泪就哗地掉了下来。不是那种小声的抽泣,而是像决堤的洪水,怎么也止不住。儿子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找纸巾,嘴里不停喊着 “妈,妈你别哭”。我却拉着他的手,摸他手心里那层薄薄的茧 —— 那是去年暑假他偷偷去工地搬砖磨出来的,回来还骗我说在学校参加劳动实践。

记得他刚上高中时,有次我去学校给他送棉袄,远远看见他和同学走在一起。那个同学穿着崭新的运动鞋,手里拿着冰镇可乐,而我儿子穿着洗得发白的帆布鞋,手里攥着从家里带的凉白开。可他脸上的笑容一点也不少,跟同学说着什么,眼睛亮晶晶的,像捧着全世界的宝贝。

这三年,他从来没跟我们抱怨过学习累,也没要过新衣服新鞋子。有次家长会,老师拉着我的手说:“这孩子太懂事了,别的学生课间都在闲聊,他就趴在桌上刷题,问他怎么不休息,他说‘我爸妈挣钱不容易,我得快点出息’。”

现在他站在我面前,比我高出一个头,肩膀宽宽的,像棵能挡风的小树。他说 “我来养你们” 的时候,语气那么坚定,眼神里有我从未见过的光芒。我忽然想起他刚出生那会儿,皱巴巴的像只小猴子,我抱着他在漏风的土坯房里掉眼泪,怕养不活他;想起他第一次学会走路,摇摇晃晃地扑进我怀里,嘴里喊着 “妈妈”;想起他拿着第一张满分试卷跑回家,小脸红扑扑的,说 “妈,我以后要考大学”。

时间怎么就过得这么快呢?那个在村头追着蝴蝶跑的小不点,突然就长成了能替父母扛事的男子汉。我擦着眼泪笑了,伸手拍了拍他的胳膊,硬硬的,都是肌肉。“好,好儿子,” 我哽咽着说,“妈等着,等着我们儿子养我们呢。”

他也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跟小时候一模一样。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厨房里的豆角还没择完,他爸一会儿就该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了,晚饭还得赶紧做起来。可不知道为什么,听了儿子这三句话,我忽然觉得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都不算什么了。

这大概就是当父母的吧,只要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一点点懂事,心里就像被蜜填满了,再苦的日子,也能尝出甜来。我知道,儿子的高考结束了,但属于我们这个家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