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考生8岁丧母后跟大姨生活,大姨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陪考,考场外难掩激动泪水。

高考首日的菏泽,细雨霏霏。成武一中考场外,王秀莲踮着脚望向警戒线内,藏青色雨衣下的帆布包边角,露出半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那是她昨晚给外甥陈阳圈画重点时落下的。雨水顺着伞沿滴落,在她眼角凝成水珠,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一、八岁那年的屋檐
十年前的深秋,成武县实验小学的放学铃刚响,王秀莲就看见外甥陈阳蹲在传达室门口,校服袖口磨出了毛边。“大姨” 两个字还没出口,孩子就扑进她怀里,书包里掉出母亲的病历单,纸页上 “肺癌晚期” 的字样被眼泪泡得模糊。
那天傍晚,王秀莲把陈阳领进家门时,丈夫正在给小女儿喂米粉。“让阳阳跟老大挤一张床吧。” 她边说边把孩子的旧毛衣改小,针头在台灯下闪着银光。大儿子陈磊扒拉着碗里的面条问:“妈,弟弟能跟我一起写作业吗?” 王秀莲看着两个相差一岁的孩子,突然想起姐姐临终前攥着她的手:“秀莲,帮我看好阳阳……”
二、三个孩子的课桌
作为中学语文老师,王秀莲的教案本里夹着三张课程表。清晨五点半,她在厨房熬粥的间隙,会给陈阳的英语单词本标注音标;傍晚改作业时,三个孩子的课桌在客厅排成一列,红笔在陈阳的数学卷子上画出抛物线,又在小女儿的田字格本里勾出工整的 “人” 字。
“大姨,这道物理题……” 陈阳的声音在深夜响起时,王秀莲正给毕业班批改作文。她放下红笔,从阳台抱来棉被裹住孩子:“你看,电流就像咱家院子里的小溪……” 窗外的老槐树沙沙作响,月光透过窗棂,照见书桌上并排的三个保温杯 —— 她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防烫杯套。
三、缝在棉衣里的牵挂
初二那年冬天,陈阳突然发起高烧。王秀莲背着他往医院跑时,才发现孩子的棉鞋底子磨穿了。住院三天,她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守在病床前织毛衣,粗毛线在指间翻飞,织进了姐姐的遗愿和一个母亲的牵挂。当陈阳穿着新毛衣出院时,发现衣领内侧绣着一行小字:“阳阳加油”。
“妈,你看弟弟又考了年级第一!” 陈磊举着成绩单跑回家时,王秀莲正在给陈阳缝补校服。她接过成绩单的手有些颤抖,针脚却依然细密。小女儿凑过来给哥哥贴奖状,胶水蹭到了陈阳的脖颈,三人笑作一团的样子,像极了姐姐还在时的模样。
四、考场外的雨幕
高考第一天,王秀莲凌晨四点就醒了。她煮了三个鸡蛋,给陈阳的那份剥好后又用温水泡着,生怕凉了。送考路上,陈阳突然说:“大姨,等我考上大学,给你买台全自动洗衣机。” 她鼻子一酸,想起这些年手洗三个孩子校服的冬夜,洗衣粉在冷水里泛起的泡沫。
考场外的雨越下越大,王秀莲看见陈阳走进校门时回头挥手。她急忙抹掉眼泪,举起写着 “加油” 的纸牌,却在低头时看见纸牌背面姐姐的照片 —— 那是十年前姐姐抱着陈阳在槐树下拍的,照片边角被她摸得发毛。
五、槐树下的约定
下午数学考试结束,陈阳跑出考场时,看见大姨举着伞在人群里踮脚。“大姨!” 他跑过去的瞬间,王秀莲看见孩子校服口袋里露出半张草稿纸,上面画着给她设计的养老公寓。
“饿不饿?” 王秀莲递过保温桶,里面是陈阳最爱吃的鸡蛋羹。雨停了,阳光从云层缝隙照下来,老槐树上的雨滴落在陈阳的准考证上,把 “姓名:陈阳” 四个字晕染得格外清晰。
“大姨,” 陈阳突然停下脚步,“等我拿到录取通知书,咱们去给我妈上坟吧。” 王秀莲的眼泪终于决堤,却笑着点头:“好,咱们一起去。”
暮色中的成武一中,考生们陆续离开考场。王秀莲挽着陈阳的胳膊走过操场,看见宣传栏里贴着历年高考喜报。她指着上面的名字对陈阳说:“你看,去年考上山大的那个孩子,小时候也总来问我问题。” 陈阳握紧大姨的手,发现她掌心里的茧子,和姐姐当年抱他时的温度一样。
回家的路上,老槐树影在地上拉得很长。王秀莲想起十年前那个雨夜,她抱着陈阳在屋檐下许愿:“阳阳别怕,大姨在。” 如今,当年的幼童已长成挺拔少年,而她鬓角的白发,恰似这十年岁月落下的霜。但此刻,她知道,所有的坚持都值得 —— 就像窗外的老槐树,总要经历风雨,才能为后人撑起一片荫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