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过“良种+良法”综合治理模式,将盐碱地变“废”为宝,为全球盐碱农业提供创新方案。

盐碱地曾被称为“农业荒漠”,全球约10亿公顷的土地受盐碱化影响,其中我国盐碱地面积达15亿亩,约占全球盐碱地总面积的10%。如何唤醒这片“沉睡的土地”,让盐碱地变身“丰收田”,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通过“良种+良法”的综合治理模式,在宁夏、河北、江苏、内蒙古等地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盐碱地改良路径,使昔日的“不毛之地”焕发新生,成为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本文将系统梳理我国盐碱地治理的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全球盐碱农业提供中国方案。
一、盐碱地治理的挑战与机遇
1. 盐碱地的成因与危害
盐碱地主要因地下水位高、蒸发强烈、盐分上移等因素形成,可分为盐化土(NaCl、Na₂SO₄为主)和碱化土(Na₂CO₃、NaHCO₃为主)。其危害包括:
- 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根系难以生长;
- 养分流失,有机质含量低,微生物活性弱;
- 作物减产,普通农作物难以存活,产量仅为正常耕地的30%-50%。
2. 我国盐碱地分布及治理潜力
我国盐碱地主要分布在东北松嫩平原、西北干旱区、黄淮海平原及沿海滩涂。其中:
- 东北(吉林、黑龙江)以苏打盐碱地为主,pH值高,改良难度大;
- 西北(宁夏、新疆)以硫酸盐-氯化物型为主,需解决灌溉排水问题;
- 沿海(江苏、河北)受海水倒灌影响,需“以水压盐”降低盐分。
尽管治理难度大,但若成功改良,我国盐碱地可新增1亿亩耕地,年增产粮食500亿斤以上,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二、良种:耐盐碱作物的选育与推广
1. 耐盐碱高粱:宁夏的“破碱密码”
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重度盐碱地(含盐量>0.6%)曾长期荒废。2024年,当地引入先正达集团中国培育的耐盐碱高粱,通过基因改良增强其耐盐性,使其能在盐碱地正常生长。
- 良种特性:该品种可耐受0.8%盐分,比普通高粱增产30%;
- 配套技术:结合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菌剂,使盐害降低66.5%。
2. 耐盐水稻:江苏如东的“吨粮田”奇迹
江苏如东掘苴垦区采用“海璞1号”耐盐水稻,该品种可在5‰盐分环境下生长,亩产达650公斤,接近普通农田水平。
- 育种策略:通过杂交育种+盐胁迫筛选,培育出适应沿海滩涂的品种;
- 田间管理:采用暗化育秧技术,提高幼苗存活率。
3. 向日葵与旱碱麦:河北、内蒙古的“耐盐先锋”
- 河北沧州推广旱碱麦,结合咸水结冰灌溉技术,冬季引咸水浇地,春季融冰洗盐,使亩产提高12.5%。
- 内蒙古鄂尔多斯采用耐盐向日葵,通过秸秆深埋阻盐+微生物菌剂培肥,使土壤含盐量从0.6%降至0.3%。
三、良法:因地制宜的盐碱地改良技术
1. 物理改良:以水压盐、秸秆阻盐
- 江苏如东采用“大水漫灌+田菁轮作”,通过淡水淋洗降低耕层盐分,再种植“吃盐植物”田菁翻压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
- 内蒙古鄂尔多斯在35-40cm土层深埋秸秆,形成生物隔盐层,阻断盐分上移。
2. 化学改良:调理剂与有机肥
- 宁夏使用酸性土壤调理剂中和碱性,配合腐殖酸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
- 吉林大安采用磷石膏改良苏打盐碱地,pH值从10.5降至8.5,水稻亩产从100公斤增至500公斤。
3. 生物改良:微生物菌剂与耐盐牧草
- 河北推广液态菌肥(猪粪尿发酵),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养分转化。
- 吉林洮南采用“冰麦+燕麦草”轮作,一年两季,既防风固沙又提供优质牧草。
4. 智慧农业:数字化精准管理
- 河北唐山建立“智慧大田”系统,实时监测土壤盐分,自动调节灌溉,使盐碱地含盐量从3.5‰降至1‰。
- 江苏如东应用无人机巡田+变量施肥,减少盐斑区作物损失。
四、典型案例:从“白茫茫”到“绿油油”的蜕变
1. 宁夏石嘴山:高粱种植的“盐碱逆袭”
大武口区曾因盐碱化导致70%耕地低产,2024年通过耐盐高粱+精准水肥管理,使2700亩中度盐碱地亩产达400公斤,农民收入翻倍。
2. 江苏如东:沿海滩涂变“吨粮田”
掘苴垦区通过“淡水微循环+耐盐水稻”,使土壤含盐量从20‰降至3‰,水稻亩产650公斤,达到普通农田水平。
3. 内蒙古鄂尔多斯:向日葵产业的崛起
采用“阻盐培肥”技术,向日葵亩产从150公斤增至300公斤,并带动食用油加工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
五、未来展望:盐碱地治理的“中国方案”
- 加强耐盐碱种质资源库建设,培育更多适应不同盐碱类型的作物品种;
- 推广“良种+良法+智慧农业”集成模式,实现精准改良;
- 发展盐碱地特色产业,如耐盐水稻、高粱酒、向日葵油等,提高经济效益;
- 推动国际合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中国治理经验。
结语
从“十年九不收”到“盐碱变粮仓”,中国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农民参与,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盐碱地治理路径。未来,随着耐盐育种、土壤改良、数字农业等技术的突破,盐碱地有望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粮仓”,为全球盐碱农业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