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血糖眩晕”到前庭神经炎:一位女护士的就医启示录

北京女护士因频繁眩晕误以为低血糖,辗转多个科室后,耳鼻喉科专家通过前庭功能检测确诊为前庭神经炎,该病由病毒感染引起,需系统康复训练,此案例提醒人们重视身体预警信号,避免误诊漏诊。

在北京某三甲医院的走廊里,经常能看到一位年轻护士扶着墙缓慢行走。她叫李雯,32岁,是医院儿科的骨干护士。过去一年里,她经历了从”以为低血糖”到确诊”前庭神经炎”的曲折就医路,这个过程不仅改变了她对健康的认知,更揭示了现代人面对亚健康症状时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

一、被忽视的”小眩晕”:当身体发出求救信号

2024年初,李雯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眩晕。”就是突然一阵天旋地转,站都站不稳。”她回忆道。起初,她以为是工作忙碌导致的低血糖,毕竟护士的工作性质特殊,经常错过饭点。每次眩晕发作,她就赶紧吃块巧克力或喝杯糖水,症状确实能暂时缓解。

这种”自我诊断”在医护人员中并不少见。北京某医院护理部主任王静指出:”医护人员往往更倾向于用专业角度自我判断,但有时反而会忽略真正的健康隐患。”和李雯一样,很多职场人都习惯性地把不明症状归咎于”没休息好””压力大”或”低血糖”。

然而,李雯的情况逐渐恶化。眩晕发作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延长到半小时以上。更可怕的是,她开始出现平衡障碍——走着走着会突然失去平衡,必须扶着墙才能继续前进;严重时甚至不敢睁眼,因为一睁眼就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

“最严重的一次,我在给患儿输液时突然发作,差点摔倒。”李雯说,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去医院做全面检查。

二、辗转求医:当常规检查遇上”查不出”的病

李雯首先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儿科就诊。”我当时想,反正都是医院,先就近看看。”但儿科医生听完症状后,建议她去内分泌科检查血糖问题。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她的血糖水平完全在正常范围内。

接下来,李雯辗转于心内科、神经内科等多个科室。她接受了血常规、心电图、脑部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结果都显示正常。”做了那么多检查,花了三四千块钱,医生都说没发现问题。”李雯无奈地说。

这种”查不出病因”的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医学上无法解释的症状”(MUS)。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明指出:”很多前庭系统疾病在早期常规检查中往往表现正常,这正是诊断的难点所在。”

直到半年后,李雯因工作调动来到耳鼻喉科轮岗。一次偶然的机会,科室主任注意到她走路时轻微的不稳,建议她做个前庭功能检查。”那位老专家特别细心,他观察到我的眼睛有轻微震颤,这是前庭系统异常的重要体征。”李雯回忆道。

前庭功能检查揭示了真相:李雯患的是”前庭神经炎”,一种影响人体平衡感知的神经系统疾病。这个诊断结果让李雯既惊讶又释然:”原来我不是低血糖,也不是什么大病,而是平衡系统出了问题。”

三、前庭神经炎:被误解的”平衡杀手”

前庭神经炎是一种相对常见但认知度极低的疾病。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伟介绍:”前庭系统位于内耳,负责感知头部位置和运动变化,是维持人体平衡的关键。当前庭神经发炎时,就会导致严重的平衡障碍和眩晕。”

这种疾病最典型的症状包括:

  • 突发的旋转性眩晕,常在晨起或改变体位时加重
  • 严重的平衡障碍,甚至不敢睁眼
  • 恶心呕吐(约50%患者会出现)
  • 眼球震颤(不自主的眼球摆动)

“很多人误以为眩晕就是低血糖或贫血,但实际上,由前庭系统问题引起的眩晕占门诊眩晕患者的30%-40%。”张伟医生说。更令人担忧的是,约60%的前庭神经炎患者在就诊前都经历过误诊或漏诊。

李雯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我之前完全不知道耳朵和平衡有关系,一直以为耳朵只是用来听声音的。”事实上,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包含三个半规管和两个耳石器,它们就像体内的”陀螺仪”,负责感知头部的位置变化和运动方向。

四、病毒潜伏:看不见的健康威胁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前庭神经炎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北京301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芳解释:”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疱疹病毒家族,尤其是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这些病毒可以长期潜伏在神经节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就会激活并攻击前庭神经。”

李雯回想起发病前的细节:”大概一个月前我确实感冒过,但症状很轻,就自己扛过去了,连药都没吃。”这种看似普通的病毒感染,可能正是她前庭神经炎的诱因。

研究表明,以下人群更容易罹患前庭神经炎:

  • 20-50岁的中青年人(占患者总数的70%以上)
  •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职场人群
  • 近期有过病毒感染史(如感冒、咽炎等)
  • 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现代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给病毒可乘之机。”刘芳医生提醒,”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时期,更要注意预防病毒感染。”

五、康复之路:重建平衡的挑战

前庭神经炎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李雯接受的”前庭康复训练”包括一系列专门设计的头部和眼球运动练习,目的是帮助大脑重新适应前庭系统的异常信号。

“刚开始做康复训练时特别难受,做几个动作就恶心想吐。”李雯回忆道,”但坚持一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这种训练就像重新校准一个失灵的导航系统,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

康复过程中,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很多前庭神经炎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长期眩晕会导致患者害怕活动,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王强指出,”心理干预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经过半年的系统治疗和康复训练,李雯的症状基本消失,重新回到了护理岗位。但这段经历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健康真的不能想当然,一个小小的眩晕可能预示着大问题。”

六、给现代人的健康警示

李雯的就医经历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1. 不要轻视”小症状”:反复出现的眩晕、平衡障碍等症状,不应简单归咎于疲劳或低血糖。
  2. 跨学科就诊的重要性:当常规科室检查无果时,不妨考虑耳鼻喉科等专科就诊。
  3. 重视病毒感染预防:特别是季节交替时期,要注意增强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
  4. 科学认知前庭健康:了解前庭系统的重要性,出现平衡问题要及时就医。

北京医院眩晕中心主任李华总结道:”前庭神经炎虽然不致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希望通过李雯的案例,能让更多人关注这个’隐形’的健康问题。”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身体常常会发出各种预警信号。李雯的故事提醒我们:当身体说”不”时,不妨停下脚步,认真倾听。有时候,一次及时的就医,就能避免漫长的痛苦和困扰。毕竟,健康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