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娄星区株山华府小区烂尾十年,业主购房后遭遇工程停滞、无法上户等困境,在娄星区纪委监委介入下,通过协调多部门、督促融资与建设、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实行“容缺受理”等举措,推动工程完工,业主们最终拿到不动产权证书,破冰重生,该案例也为中国烂尾楼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站在娄底娄星区株山华府小区崭新的楼栋前,业主李先生手捧不动产权证书,眼眶湿润。十年前,这里还是两栋半成品建筑矗立在荒草丛中的烂尾楼;十年后,这里不仅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业主们还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房产证。这个曾经让200多户家庭心碎的”伤心地”,如今蜕变为”安心窝”。株山华府的破冰重生之路,折射出中国烂尾楼治理的复杂性与创新性。
一、烂尾十年:从希望到绝望的煎熬
2015年的春天,株山华府小区工地还是一片繁忙景象。业主吴女士清晰记得,当时她刚交完首付不久,就发现工地突然停工。”工地上只剩下几个看守的人,塔吊都停了,建筑材料堆得到处都是。”她回忆道,”我们找开发商要说法,得到的答复总是’资金周转困难’。”
更让业主们绝望的是,即便勉强建成的两栋楼也存在严重问题。”一栋楼因为没有验收无法上户,另一栋虽然勉强入住,但水电等配套设施都不完善。”业主凌爱华说,”我们花了大半辈子积蓄买的房子,却成了’空中楼阁’。”
这十年间,业主们经历了从愤怒到无奈的心理转变。有人尝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有人不断上访投诉,更多的人则陷入漫长的等待。”每次路过小区,看到那两栋半死不活的建筑,心里就像刀割一样。”李先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
二、破冰契机:纪委监委介入带来转机
转机出现在2024年10月。娄星区纪委监委接到群众举报后,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进驻小区调查。”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娄星区纪委监委派驻区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曾润铁介绍,”开发商挪用预售资金导致工程停滞,这是典型的违规行为。”
纪委监委的介入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变化。他们组织区自然资源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等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制定了”三步走”解决方案:首先解决资金问题,其次推进工程建设,最后完善产权登记。曾润铁特别强调:”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容缺受理’机制,在确保房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允许先办证后补手续。”
这一机制的突破性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审批流程。”过去必须所有手续齐全才能办证,现在我们调整了顺序,让业主先拿到证,再逐步完善其他手续。”曾润铁解释道,”这大大加快了问题解决的速度。”
三、多方合力:从复工到交房的系统工程
在纪委监委的推动下,一个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建设单位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迅速成立。首要任务是解决资金问题。”我们协调多家银行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同时引入新的建设方接手工程。”曾润铁说。
工程建设方负责人回忆:”接手时项目状况很差,很多建筑材料都已锈蚀。我们重新设计了施工方案,加班加点赶工。”最困难的是协调各方利益。”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让业主尽快入住,还要处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他说。
在这个过程中,纪委监委发挥了关键的监督作用。”我们建立了周例会制度,每周都要检查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曾润铁表示,”任何拖延或违规行为都会被立即纠正。”
四、破冰启示:烂尾楼治理的中国方案
株山华府的案例为中国烂尾楼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首先,纪委监委的介入打破了部门壁垒,形成了治理合力。其次,”容缺受理”等创新机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最重要的是,这种”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模式找到了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我们不仅解决了房子问题,还帮业主办理了子女入学手续。”凌爱华说,”现在小区环境好了,房价也涨了,大家都很满意。”这种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正是中国基层治理能力的体现。
然而,专家指出,株山华府的成功有其特殊性。”每个烂尾楼的情况都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解决方案。”房地产研究专家王明表示,”但娄星区的经验表明,只要政府重视、方法得当,烂尾楼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站在新的起点上,株山华府的业主们正在规划未来。”我们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准备把小区建设得更好。”李先生说,”这十年我们经历了太多,但现在终于有了家的感觉。”
从烂尾到重生,株山华府的故事还在继续。它不仅是一个小区的复兴,更是中国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缩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问题解决的希望,也看到了制度创新的活力。对于全国众多仍在等待的烂尾楼业主来说,株山华府的破冰之路,或许就是他们未来希望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