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副总裁发文称已成立专项组,配合相关部门对三位恶意造谣、抹黑带节奏的“黑嘴”采取行动并给予更严厉打击,此事件折射出新能源行业网络谣言问题严峻,引发对企业反击策略、法律道德约束及行业生态建设等多方面的思考。

近日,小鹏汽车副总裁@托马斯电火车在社交媒体上的一则发声引发行业热议。他公开表示,针对近期三位热衷于对小鹏汽车恶意造谣、抹黑带节奏的”黑嘴”,公司已经成立专项工作组,正在配合相关部门采取行动,并将通过综合方式给予这些造谣者”更严重的打击”。这则消息看似简单,却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背景下,企业开始以更主动的姿态应对网络谣言这一新现象。
一、网络谣言成行业”新战场”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谣言已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隐形对手”。从小鹏汽车此次的声明可以看出,恶意造谣行为已经从零散的网友评论升级为有组织、有目的的”带节奏”行为。这三位被点名的”黑嘴”显然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或专业造谣者。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谣言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安全性谣言,如”某品牌电动车电池易自燃”;二是技术抄袭指控,如”某车型设计抄袭国外品牌”;三是企业经营状况谣言,如”某公司即将破产”等。这些谣言往往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小鹏汽车此次遭遇的谣言具体内容虽未公开,但从副总裁的强硬表态来看,这些谣言已经对品牌形象和市场表现造成了实质性影响。成立专项组进行打击,表明企业已经将网络谣言治理提升到战略高度。
二、企业反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
传统上,企业面对网络谣言多采取”被动应对”策略——发现谣言后发布声明澄清,必要时诉诸法律手段。但小鹏汽车此次成立专项组的做法,标志着企业开始采取更为主动的”进攻型”策略。
这种策略转变背后有多重考量:首先,被动澄清往往效果有限,谣言已经造成伤害后才回应,难以完全消除影响;其次,主动出击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减少潜在造谣者的侥幸心理;最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快速有效地处理谣言关系到企业的市场表现和股价稳定。
专项组的成立意味着小鹏汽车将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应对网络谣言。这可能包括:组建专业的舆情监测团队,实时监控网络言论;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在谣言出现第一时间进行取证和应对;与法律团队紧密合作,对造谣者提起民事诉讼甚至刑事诉讼;通过技术手段追踪谣言源头等。
三、法律与道德的双重约束
小鹏汽车副总裁在声明中提到”配合相关部门采取行动”,这表明企业打击网络谣言的行动将建立在法律框架内。根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恶意造谣可能涉及多项违法情形:
民事方面,《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名誉权保护条款,企业可以起诉造谣者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刑事方面,《刑法》第246条对诽谤罪有明确规定,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此外,《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也对网络言论有相应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此次强调”给予更严重的打击”,可能意味着企业将综合运用法律、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例如:在法律诉讼之外,通过媒体曝光造谣者身份,使其社会信誉受损;在行业内建立”黑名单”制度,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抵制恶意造谣者;通过技术手段限制造谣账号的传播力等。
四、行业生态的深层思考
小鹏汽车此次行动引发的讨论已超出个案本身,触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生态建设的深层问题。在行业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网络谣言已成为一种特殊的”竞争手段”。这种现象值得行业参与者和监管者共同思考:
首先,行业自律机制亟待建立。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联合制定行业自律公约,明确禁止恶意造谣行为,建立行业内相互监督机制。行业协会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建立谣言举报和处理平台,对经查实的造谣者实施行业禁入等措施。
其次,平台责任需要进一步强化。社交媒体和汽车垂直平台是网络谣言的主要传播渠道,这些平台应当加强内容审核,建立谣言快速识别和处理机制。可以考虑引入AI技术辅助识别恶意造谣内容,提高处理效率。
再次,消费者教育不容忽视。许多网民缺乏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容易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汽车企业和行业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普及汽车知识,提高消费者的信息鉴别能力。
最后,监管制度需要与时俱进。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特点,监管部门可以制定专门的谣言治理指引,明确谣言认定标准、处理流程和处罚措施。同时,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提高打击网络谣言的效率。
五、企业声誉管理的新时代
小鹏汽车的行动也标志着企业声誉管理进入新时代。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互联网时代,企业声誉管理已经从传统的公关部门职责扩展为全员参与、全流程管理的系统工程。这要求企业:
建立常态化的舆情监测机制,不仅关注媒体报道,还要监测社交媒体、论坛、短视频平台等各种渠道的信息;培养专业的声誉管理团队,具备快速反应、危机处理和舆论引导能力;将声誉管理纳入企业战略,与产品、营销、服务等部门协同工作;建立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主动与公众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重视员工声誉管理,防止内部信息泄露导致谣言产生。
小鹏汽车此次成立专项组打击网络谣言的行动,既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举措,也为行业树立了应对网络谣言的范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和技术创新,更要重视品牌保护和声誉管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的同时,行业也需要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让市场竞争回归产品本质,而不是陷入恶意造谣的泥潭。
网络谣言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平台、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小鹏汽车的”亮剑”行动开了一个好头,期待更多企业加入维护行业健康生态的行列,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清朗的网络环境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