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江西宜春高安市早稻丰收为例,介绍了当地通过良种选育、机械化收割、技术创新及全产业链发展提升水稻生产质效,展现“新农人”正凭借科技与智慧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盛夏七月,江西宜春高安市的稻田里金浪翻滚,收割机轰鸣穿梭,一幅现代农业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全国水稻重要产区,江西今年的早稻生产不仅实现了量的增长,更在质上取得了突破。从良种选育到机械收割,从技术创新到产业链延伸,”新农人”们正用科技和智慧书写着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逐渐完成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华丽转身。
一、机械化收割:效率与舒适并重的农业革命
在石脑镇的稻田里,几台大型收割机正以每天五六十亩的速度高效作业,500多亩稻田短短数日便可收割完毕。这在过去需要数十人劳作数周的场景,如今只需几台机器和几位农机手就能轻松完成。更令人欣喜的是,现代农机手的工作环境已今非昔比——驾驶室里空调、减震座椅等设施一应俱全,彻底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
“以前收割季节是最苦最累的时候,现在开着空调收割机,一天下来也不觉得累。”一位农机手笑着说道。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更改变了人们对农业生产的传统认知。机械化收割的普及,让农业生产的”苦力活”变成了”技术活”,为年轻人投身农业扫清了体力上的障碍。
二、良种选育:”中组53″背后的科技密码
今年高安早稻丰收的背后,优良籼稻品种”中组53″功不可没。这个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好等特点,成熟期约110天,田间生长整齐一致、株高适中。一株稻穗能结200粒左右稻谷,每亩产量稳定在1200斤—1300斤,比传统品种增产明显。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每年都会引进和试种多个新品种,最终选择最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推广。”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道。这种对良种的执着追求,正是江西水稻产量和质量双提升的关键所在。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良种选育技术的进步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可控和可预测。
三、技术创新:”优质晚稻早种连种”的突破
今年高安推行的”优质晚稻早种连种”技术,通过种植优质晚稻的早熟品种作为早稻,实现了双季优质稻的生产。这一技术创新不仅能让优质稻更早上市,还使原本作为储备粮补充的稻谷成功转化为市场青睐的商品粮。
“这项技术解决了我们长期面临的优质稻上市时间集中的问题,”当地农业专家解释道,”通过品种选择和种植时间的调整,我们现在可以错峰上市,既保证了品质,又提高了效益。”这种技术创新的背后,是农业科研人员对生产实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持续攻关。
四、全产业链:从田间到餐桌的价值提升
高安的水稻生产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烘干到大米加工、市场销售,实现了全流程可控。目前,当地日烘干产能达到1500吨,大米生产线每天可生产大米240吨。这种全产业链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更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过去农民只管种,收成好坏看市场;现在我们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农民的收入更有保障。”当地农业企业负责人介绍道。这种模式转变的背后,是农业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是”新农人”们对传统农业价值链的重塑。
五、”新农人”崛起: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
在这片丰收的田野上,活跃着一群被称为”新农人”的年轻人。他们中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有放弃城市工作的技术员,还有扎根农村多年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正在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
“我们不只是种田,更是在经营一个产业。”一位”90后”农场主自豪地说。这些”新农人”用实际行动证明,农业不再是低效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充满机遇的朝阳产业。他们的崛起,正在改变中国农村的面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良种到良机,从技术到产业,江西高安的早稻生产展现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新农人”群体正在完成从”兴农人”到”新农人”的身份蜕变,他们用科技和智慧描绘着农业现代化的美好图景。随着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和更多创新技术的应用,中国农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