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述了南京75岁老人崔传面二十八年如一日坚持摆设免费茶摊,通过凌晨烧水、反季采购防暑用品等节俭方式,为户外劳动者送去清凉,用朴素善举传递城市温暖,其坚持与爱心成为城市文明的生动注脚。

盛夏南京,烈日炙烤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江苏南京市某小区门口,一张小木桌、一只不锈钢保温水桶,构成了这个城市最朴素的风景线。这里,”茶摊奶奶”崔传面已经坚守了28个夏天。75岁的她,每天凌晨两点多起床烧水,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风油精和清凉油,为路过的户外劳动者送去一份免费的清凉。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在这个城市里编织出了一张温情的网,让无数人在酷暑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二十八年的坚守:从修车摊到茶水摊
时间倒回二十多年前,下岗后的崔传面曾摆过修车摊。那时的她,每天都要在南京街头忍受酷暑的煎熬。”那时候没有空调,太阳晒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段经历让崔奶奶深刻体会到户外劳动者的艰辛。正是这份切身的体验,让她萌生了摆茶水摊的想法。
“虽然是一点茶水,我觉得,人家口渴了来喝点水,就能感到到南京就像到家一样温暖。”崔奶奶朴素的话语背后,是一颗金子般的心。二十八年来,无论严寒酷暑,这个茶摊从未缺席。从最初的简易设备到现在的保温水桶,茶摊的条件在改善,但不变的是崔奶奶那份坚持的初心。
二、精打细算的温暖: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为了维持这个免费茶摊,崔奶奶可谓精打细算。她选择在凌晨两点多起床烧水,因为这个时候用电是”谷电”,比白天便宜很多。今年1月,她更是提前购买了400瓶风油精和200盒清凉油,因为反季节购买更划算。”现在去买得七块多一瓶,1月份买的时候就五块多一瓶。”崔奶奶掰着手指头计算着每一分钱的去处。
对自己,崔奶奶却格外”吝啬”。记者采访当天,南京气温已达35℃,她家里却连空调都没开。”省下来的每一分钱,崔奶奶都攒进了这份’免费的清凉’里。”这种近乎苛刻的节俭,只为让更多的户外劳动者能够喝上一口免费的茶水。
三、城市中的温情驿站:从解渴到心灵的慰藉
“送外卖的全都在这里接水””我在这里干了快20年了,这里一直都有水”。外卖员和环卫工人的话语,道出了这个茶摊在城市中的特殊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解渴的地方,更成为了户外劳动者心中的”家”。
在这里,疲惫的环卫工人可以歇歇脚,忙碌的外卖小哥能补充水分,路过的行人也能感受到一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崔奶奶用她的行动证明,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依然有人愿意为他人驻足,用最朴实的方式传递温暖。
四、爱的传递:从一个人到一座城
“茶摊奶奶”的故事感动了无数南京市民。有人主动帮忙烧水,有人送来茶叶和矿泉水,更多人则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这份爱心。这种爱的传递,让一个简单的茶摊变成了城市文明的象征。
崔奶奶常说:”把任何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人家也把我当作他的亲人。”这句话道出了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感。在这个陌生人社会,她的茶摊搭建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城市不再冰冷。
五、平凡中的伟大:城市精神的生动写照
二十八年来,崔奶奶的茶摊见证了南京的城市变迁。从最初的寥寥几人到现在的络绎不绝,从简单的茶水供应到现在的风油精、清凉油等防暑用品,茶摊的内容在丰富,但不变的是那份温暖的初心。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崔奶奶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富有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给予多少。她的茶摊虽然微小,却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和精神高度。
当夕阳西下,崔奶奶收拾好茶摊准备回家。明天凌晨两点,她又会准时出现在这里,继续她的”免费茶水”事业。二十八年的坚守,一万多个日夜的付出,换来的是无数人的清凉和感动。这就是”茶摊奶奶”的故事,一个关于坚持、关于爱、关于城市温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看到了人性最美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