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农业专家”骗局:农村信息洼地上的精准收割

短视频平台上,一群毫无农业知识的诈骗团伙伪装成“农业专家”,以免费妙招为诱饵、高价农资为手段,精准收割信息闭塞的农村地区,虽国家已严查但骗局仍难禁绝,需多方合力治理。

在短视频平台风靡的今天,一股打着”农业科普”旗号的诈骗暗流正在悄然肆虐。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一群连基本农业知识都不具备的骗子,通过精心编织的”专家”人设,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大肆行骗,将黑手伸向了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这些所谓的”农业专家”不仅骗取了农民的血汗钱,更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让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雪上加霜。

一、骗局解剖:从”免费妙招”到高价农资的连环套

这些诈骗团伙的作案手法可谓”专业”且”成熟”。他们首先在短视频平台上塑造”农业专家”形象——有的穿着白大褂扮演科研人员,有的伪装成农业大学毕业生,还有的干脆虚构”助农团”身份。在视频内容上,他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看似实用的”农业妙招”:用盐水杀虫、啤酒当肥料、红糖水促进生长……这些听起来新奇又”省钱”的方法,实则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伪科学。

“这些所谓的妙招,都是他们精心设计的诱饵。”一位长期关注农村诈骗的业内人士透露。当农民按照视频方法操作导致庄稼受损后,这些”专家”就会适时出现,推销他们的高价”特效农资”——声称只有使用他们的产品才能补救损失。更恶劣的是,有些团伙甚至威胁农民”不买就没收成”,逼迫农户就范。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诈骗团伙往往拥有多个关联账号,通过同一批人运营上千个”马甲”。他们深谙农村老人的心理特点,专门针对识字不多、辨别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下手。河南祥禾农业公司就是典型代表——负责人史老师原本是主持培训老师,却摇身一变成”农业专家”,带着团队编造学历、虚构身份,在农村地区大肆行骗。

二、诈骗产业链:从摆拍到话术的精密设计

这些诈骗团伙的运作模式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前端是精心编排的短视频内容——通过摆拍的”实验对比”展示”神奇效果”,用剪辑技术制造”专家背书”的假象;中端是话术设计,通过精心编排的台词一步步引导农民购买产品;后端则是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话术,甚至威胁手段。

“他们连摆拍场景都是精心设计的。”记者在河南调查时发现,祥禾农业所谓的实体店门锁紧闭,店内陈设全是摆拍道具。这些诈骗团伙往往选择在废弃店铺注册公司,实际运营则通过异地网络进行,给执法部门的查处带来极大困难。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诈骗团伙深谙”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套路。当某个账号被曝光或封禁后,他们立即注册新账号,换汤不换药地继续行骗。有些团伙甚至准备好了”转型方案”——从农资诈骗转向其他农村刚需产品,如声称要改卖”高科技袜子”,继续沿用相同的诈骗话术。

三、农村洼地:信息不对称下的精准收割

这类骗局之所以能在农村地区大行其道,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地区存在的”信息洼地”。正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往往难以有效覆盖到基层农村,农民获取科学种植技术的渠道有限。与此同时,大量农村老人对互联网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轻信短视频中塑造的”专家形象”。

“很多农村老人一辈子没上过网,看到视频里的’专家’穿着白大褂,说得头头是道,就信以为真。”一位村支书无奈地表示。更令人心痛的是,一些农民因为轻信这些”妙招”,不仅庄稼受损,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河南老王家就是典型案例——按照视频方法用啤酒浇地,导致一亩地损失数千元,至今仍在还债。

这些诈骗团伙正是利用了农村地区的这些弱点,通过精准的话术设计和心理操控,一步步将农民引入陷阱。他们深谙”免费的就是最贵的”这一商业套路,前期提供”免费”的错误指导,后期推销高价产品,形成完整的收割链条。

四、治理困境:从平台责任到农村科普

面对愈演愈烈的短视频农业诈骗,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这类骗局的打击力度,但实际治理效果仍面临诸多挑战。诈骗团伙通过异地运营、频繁更换账号等方式规避监管,给执法带来极大困难。

平台方虽然声称加强了内容审核,但实际效果仍有待提高。记者发现,一些明显存在问题的农业账号仍在平台上活跃。”这些诈骗团伙太懂得规避监管了,他们知道平台审核的漏洞在哪里。”一位互联网安全专家表示。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合力。首先,平台必须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建立农业科普内容的认证体系。其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农村地区的正规农业技术推广,通过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站、培养”土专家”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可靠的种植指导。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最直接的防范措施就是:不轻信短视频里的”农业妙招”,遇到问题多咨询村里有经验的老把式或正规农业技术部门。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些打着”免费”旗号的农业指导,往往隐藏着最深的陷阱。

这起短视频农业诈骗事件,不仅暴露了农村地区的”信息洼地”问题,更折射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型诈骗形态。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地区筑起一道防诈防火墙,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红利,而不是成为诈骗分子眼中的”肥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