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河南孤女景雪勤在父母双亡后扛起五口之家重担,高考超二本线112分被河南农大录取,靠打工挣钱、省吃俭用维持家用,其励志故事获商丘全城爱心接力,企业承诺助其完成学业并盼其回乡服务。

一、坟前叩谢与肩头重担
在河南商丘梁园区李庄乡那片熟悉的土地上,18岁的景雪勤手捧着河南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缓缓走向父母的坟前。她的眼神中既有考上大学的喜悦,更有对逝去父母的深切怀念。当她重重地磕下三个头时,那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墓前回荡,仿佛是她向父母许下的承诺:我会扛起这个家,带着弟弟妹妹继续前行。
六年前,父亲的打工意外离世,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本的平静。而今年高考前,母亲的骤然病逝,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如今,80岁的爷奶身体每况愈下,高二的妹妹和初中的弟弟还处于需要悉心照料和教育的年纪,五口人的重担,就这样毫无预兆地全压在了景雪勤这单薄的肩上。
她的背包里,装着的不仅仅是河南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更是她对未来的憧憬和责任。那1000元打工挣来的钱,是她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换来的,是她为这个家贡献的一份力量;弟弟的新书包,承载着她对弟弟学业的支持和鼓励;奶奶的止痛贴,是她对奶奶身体健康的牵挂。每一个物品,都凝聚着她对家人的爱和关怀。
二、508分背后的坚持与梦想
在河南高考数十万考生中,景雪勤的508分超二本线112分,这一成绩让她精准叩开了河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大门。然而,这看似普通的分数背后,却隐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和付出。
母亲去世时正值考前冲刺阶段,那是她学习最为紧张、压力最大的时刻。但她没有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而是选择跪在灵堂前写完模拟卷。那一张张写满字迹的试卷,是她对母亲的告慰,也是她对自己梦想的坚守。她知道,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才能让弟弟妹妹有更好的未来。
为了省电费,每晚她借着路灯在院里背书。厚厚一沓高中课本的边角,全被夜露浸得卷了边。那昏暗的路灯下,她孤独的身影显得格外坚定。她忍受着蚊虫的叮咬,承受着夜晚的寒冷,却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她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考上大学,为这个家带来希望。
选择农林专业,她早有打算。村里红薯甜瓜常烂在地头,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希望通过学习电商带货,让留守家庭不再为销路发愁。她想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这片土地上的农产品能够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这不仅是她的梦想,也是她对这个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三、五口之家的生存与担当
80岁的爷爷患关节炎仍下地种麦,奶奶每天徒步3公里接送孙子上学。在这个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在为生活而努力奋斗,尽管他们的身体已经不再年轻,尽管生活的重担让他们步履蹒跚。
高考结束后,景雪勤没有选择休息,而是立刻扎进镇包装厂。分拣纸箱的工作磨得她满手血泡,10小时挣45元的工资,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却是来之不易的收入。她舍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攒下的钱先给弟弟换了磨破的书包,又给奶奶买了止痛膏药。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当同龄人讨论毕业旅行时,她正盘算着大学勤工俭学。食堂打饭、图书馆值班,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对她来说却是实现自我价值和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机会。寒暑假她还想直播卖家乡黄桃罐头,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农产品得到更好的销售,让乡亲们的生活能够有所改善。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
四、全城托举的爱心与希望
商丘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得知景雪勤的录取消息后,48小时内带着粮油、书包和2000元助学金上门,当场对接高校“绿色通道”助学贷款。这座有着23年“爱心助考”传统的城市,早已形成善意的生态链。交警为贫困考生开辟送考专道,城管严控考场周边噪音,志愿者日均送出2500份免费餐。这些温暖的举动,让景雪勤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关爱和希望。
更有关注报道的企业主动联系,承诺承包四年学费,唯一条件是“毕业回乡服务一年”。这不仅是对景雪勤的资助,更是对她的一种期待。他们希望景雪勤能够学有所成,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份期待,也让景雪勤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知道自己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景雪勤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担当和希望的故事。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18岁女孩的坚强和勇敢。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她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但我们相信,她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她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善良,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