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深夜执法:一场守护长江生态的”光明行动”

8月12日晚10点,万州瀼渡镇政府联合多部门开展打击非法垂钓联合执法行动,执法人员借强光手电沿江岸和水域巡查,查获10起非法垂钓行为,收缴37件(套)禁用钓具,劝离10余人并教育20人次,该行动精准打击违法侥幸心理、遏制非法捕捞蔓延、震慑生态破坏,后续还将加大执法力度、多渠道宣传引导,推动构建长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8月12日晚10点,当大多数市民正享受着夏夜的清凉时,万州区瀼渡镇的长江岸边却悄然上演了一场特殊的”光明行动”。由瀼渡镇政府牵头,联合万州区农业执法支队、长航公安分局万州派出所、瀼渡派出所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手持强光手电,开始了对非法垂钓行为的夜间突击检查。这场持续近3小时的执法行动,不仅现场查处了10起非法垂钓行为,更折射出长江生态保护背后的深层思考。

暗夜中的执法较量:当强光手电照亮违法行为

执法行动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展开。执法人员分成多个小组,沿着蜿蜒的江岸线和水域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巡查。现代科技与传统执法智慧的结合在此次行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强光手电不仅为执法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照明,更成为发现违法行为的”利器”。在岸边一处茂密杂乱的草丛后,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弱光亮引起了执法人员的警觉,这正是违规夜钓者使用的诱鱼灯具发出的光线。

“光束瞬间锁定目标,执法人员果断涉水靠近。”这一细节生动展现了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法决心。面对突如其来的强光照射和执法人员严肃的询问,一名正弯腰收线的花白老人脸上写满了惊愕,身体僵在原地。这个极具画面感的场景,不仅记录了执法过程的紧张,更折射出部分群众对禁渔规定的认知缺失。老人最初试图以”钓两条自己尝尝鲜”为由辩解,这种典型的”法不责众”心理在非法垂钓者中颇具代表性。

执法人员耐心解释政策核心与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过程,堪称一场生动的普法教育。当强光照射下,老人眼中的固执渐渐松动,最终默默收拾渔具离去;另一名藏身乱石堆的中年男子在执法记录仪镜头前懊悔低头——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执法的威严与人性的温度。执法不是简单的处罚,更是通过教育引导,让违法者真正认识到行为的危害性。

执法成效与震慑:10起查处背后的生态守护

据统计,此次联合执法行动成效显著:现场查处非法垂钓行为10起,依法收缴违规钓竿、渔轮、强光诱鱼灯具等禁用钓具37件(套),劝离违规垂钓人员10余人,对20人次进行现场教育劝导。这些数字背后,是执法部门对长江生态保护的坚定决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行动精准打击了部分人员利用夜色掩护进行非法垂钓的侥幸心理。夜间垂钓往往伴随着使用强光诱鱼灯具等违规行为,对渔业资源破坏极大。通过夜间突击检查,执法部门不仅查处了违法行为,更通过执法行动的震慑效应,有效遏制了非法捕捞行为的蔓延态势。

瀼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行动对保护本地水域生态环境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这种震慑不仅来自执法本身,更源于执法行动传递的明确信号:长江生态保护没有”法外之地”,任何破坏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惩处。执法行动的成功,为后续常态化监管奠定了基础。

从执法到治理:构建长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此次夜间联合执法行动的成功,为长江生态保护提供了有益启示。瀼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加大执法检查的密度、频次和力度,尤其强化对夜间及清晨等重点薄弱时段的管控。这种精准施策的思路,体现了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更值得关注的是,执法部门计划通过村社宣传栏、新媒体平台、现场宣讲等多种渠道,深入开展规范休闲垂钓的宣传引导工作。这种”疏堵结合”的治理思路,既通过严格执法形成震慑,又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公众意识,引导群众合法合规进行休闲垂钓活动。

长江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执法部门的专业行动不可或缺,但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加强科技监管、提升公众意识等多措并举,才能真正实现长江生态的可持续保护。

生态保护的深层思考:从”禁”到”治”的转变

此次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不仅注重查处违法行为,更耐心向违法者解释政策核心与生态保护重要性。这种”执法+教育”的模式,体现了从单纯”禁止”到综合”治理”的转变。当花白老人最终默默收拾渔具离去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执法的成功,更是一个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长江生态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此次执法行动,我们看到了执法部门的决心,也看到了公众教育的必要性。未来,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光明行动”,不仅照亮违法行为的角落,更照亮公众心中的环保意识。

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万州此次夜间联合执法行动具有典型意义。它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执法实践,更为长江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严格执法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相配合,我们必将构建起长江生态保护的坚固屏障,让母亲河永葆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是执法部门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的共同使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