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8月起将维护费从80元降至50元并延长有效期至一年,此次调整优化了征收方式但未全面查验,引发对资金用途与遗产保护平衡的争议,专家呼吁收费透明化、业态升级及社区参与以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共赢。

近日,丽江市人民政府宣布,自8月1日起,丽江古城维护费将从80元下调至50元,引发广泛关注。这一调整看似简单,实则牵涉遗产保护、旅游经济、游客体验等多重矛盾。
一、收费调整:从80元到50元,游客体验有何变化?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调整并非简单降价,而是对2007年版征收办法的优化,主要变化包括:
- 费用降低:从80元降至50元,有效期从7天延长至1年,即游客缴纳一次可一年内多次进入。
- 查验方式:目前仅黑龙潭公园设收费点,其他区域暂未查验,散客进入古城仍免费。
- 免费人群扩大:新增残疾人员、全国劳模、现役军人等,12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也可免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并未改变征收方式,仍由旅行社代收团队票,散客在黑龙潭公园查验补征。
二、争议历史:从商户抗议到游客质疑
丽江古城维护费争议由来已久:
- 2015年设卡收费:古城在20多个入口设关卡查费,导致部分游客因未缴费被拒入,商户生意受损,引发集体抗议。
- 2016年郑渊洁发声:作家郑渊洁因未带缴费凭证被限制进入,质疑收费合理性,引发舆论关注。
- 2019年降价至50元:国家发改委要求重点景区降价,丽江古城维护费从80元降至50元。
尽管官方强调费用用于遗产保护,但游客和商户的质疑始终存在:“钱真的用在古城维护上了吗?”
三、专家观点:收费需透明,避免过度商业化
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胡芬指出,丽江古城收费的核心矛盾仍是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平衡。她建议:
- 资金透明化:建立审计公示机制,让游客通过小程序等渠道了解资金用途。
- 业态调整:引导游客为文化价值买单,鼓励非遗工坊、书店等纳西特色业态,避免“拍照打卡”式旅游。
- 社区参与:保障原住民利益,让他们成为文化传承与经济收益的共享者。
四、未来挑战:如何让游客愿意买单?
丽江古城面临的不仅是收费问题,更是如何提升游客体验与文化认同:
- 避免过度商业化:减少同质化商铺,增加文化体验项目。
- 优化收费方式:若全面查验,需避免重蹈2015年商户抗议覆辙。
- 提升服务质量:确保维护费真正用于古建修缮、环境治理,而非行政成本。
结语
丽江古城50元维护费的调整,是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博弈的缩影。若能做到资金透明、业态升级、社区共赢,或许能让游客心甘情愿为文化买单,而非将其视为“进城税”。否则,争议恐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