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围绕盛夏高温下多地用水需求激增的情况,介绍了京津冀、北京、河南郑州等地通过智慧管理平台、优化水源调度、强化管网维护等“科技 + 服务”举措保障供水安全,体现供水服务理念升级及未来智慧供水发展趋势。

盛夏高温炙烤下,一场无声的”保水战役”正在全国多地打响。当天津市津南区市民姚秀文家中突然断水时,她只需一个电话,供水部门的智慧管理平台就能精准定位问题,15分钟内派遣最近维修人员上门解决。这个看似简单的民生服务案例,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供水系统在高温大考下的科技革新与服务升级。从京津冀到中原大地,从水源调度到管网维护,”科技+服务”的创新模式正在重新定义城市供水保障体系。
一、智慧平台:让供水管理从”人海战术”走向”精准调度”
天津市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1300余处泵房,曾经需要大量人力巡检的供水设施,如今被一个智慧管理平台全面覆盖。这个平台通过自动信息预警和实时监控,能够精准定位问题点,并第一时间调度距离最近的维修人员赶赴现场处置。姚秀文家中断水问题的快速解决,正是这个系统高效运转的生动体现。
“我们的智慧平台就像供水系统的’大脑’,”天津市供水部门负责人介绍,”它不仅能实时监测水压、水质等关键指标,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供水问题。”这种预测性维护模式,使得供水故障能够在萌芽状态就被发现和解决,大大提高了供水系统的可靠性。
在北京市,水务部门同样依托科技手段,积极协调南水北调集团中线公司,确保引江水源满足高峰需求。全市32座水厂日综合供水能力达490万立方米,完全能够保障当前高峰用水。更值得关注的是,北京水务部门2025年已加密抽检频次,累计完成近1500个水样检测,涉及指标7万余项次,确保城市供水水质100%合格。
二、水源调配:构建多元供水保障体系
面对持续高温带来的用水需求激增,各地纷纷构建多元供水保障体系。郑州市在日供水量维持在195万立方米左右的高位运行状态下,积极推进南水北调水源调配和黄河水储备工作。这种”双水源”保障模式,有效降低了单一水源可能带来的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郑州水务集团持续推进断头管打通、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这些看似基础的工作,实则是提升供水管网输配水能力的关键。”老旧管网改造后,漏水率明显下降,供水效率显著提升,”郑州水务集团工程师王明表示,”这相当于在不增加新水源的情况下,增加了实际供水能力。”
在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开始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与供水系统的协同发展。通过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减轻供水系统压力。这种综合性的水资源管理思路,正在成为未来城市供水保障的重要方向。
三、科技赋能:从”保供应”到”优服务”的跨越
科技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供水系统的保障能力,更推动了服务模式的创新。天津市的智慧管理平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它将传统的被动维修转变为主动预防,将模糊的经验判断转变为精准的数据分析。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更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北京,水务部门开发了”北京水务”APP,市民可以实时查询水质、水压等信息,还能在线报修、提出建议。这种数字化服务渠道的建设,使得供水服务更加透明、高效。数据显示,自APP上线以来,用户满意度提升了约30%。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城市开始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供水调度。通过对历史用水数据的分析,结合天气预报等信息,AI系统可以预测未来用水需求变化,提前调整供水策略。这种”智能预测+动态调整”的模式,正在成为供水系统优化的新方向。
四、民生温度:供水保障背后的服务理念升级
在科技赋能的背后,是供水服务理念的升级。从”保供应”到”优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供水部门正在从单纯的水资源管理者转变为综合服务商。这种转变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天津市,供水部门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推出了”一键呼叫”服务。像姚秀文这样的用户,只需一个电话,就能获得从问题诊断到维修服务的全程帮助。这种”适老化”服务设计,体现了供水服务的人性化关怀。
在北京,水务部门建立了”水质异常快速响应机制”。一旦检测到水质指标异常,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相关部门会在15分钟内启动应急预案。这种快速响应机制,大大提高了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在郑州,供水部门开展了”供水服务进社区”活动。技术人员走进社区,为居民讲解节水知识,检查用水设备,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这种”预防式”服务模式,有效减少了供水故障的发生。
五、未来展望:智慧供水的新图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供水系统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未来的供水系统可能会实现:
- 全域感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供水系统全方位、实时的监测,包括水源、水厂、管网、用户终端等各个环节。
- 智能决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供水调度的智能决策,提高供水效率,降低能耗。
- 精准服务:通过数字化平台,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供水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 绿色发展:结合海绵城市、中水回用等技术,构建更加可持续的供水体系,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从天津的智慧管理平台到北京的”北京水务”APP,从郑州的水源调配到全国的供水保障升级,科技正在重塑城市供水体系。在这场变革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服务理念的升级和民生福祉的提升。当高温不再成为供水的考验,当用水需求激增能够被从容应对,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清凉的水流,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为民服务的温度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