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博主吐槽涠洲岛除呼吸外处处收费引热议,岛上民宿老板因被指“黑心涨价”炸锅,实则受运营成本高、生态保护限流等影响,当地正加强监管并推动商家与游客双向调整破局。

“在这里,除了呼吸空气不用花钱,上岛要钱、住店要钱、吃饭要钱,连喝口岛上打上来的井水都要收费!”近日,一位旅游博主发布的涠洲岛吐槽视频引发轩然大波。视频中,博主以夸张却又不失真实的口吻,历数在涠洲岛游玩时遭遇的各种“收费陷阱”,一句“除了呼吸都要钱”的总结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也让这座以“中国最美海岛”闻名的旅游胜地陷入舆论漩涡。而这场争议的余波,直接“炸”了岛上的民宿老板群体——他们既委屈于被“污名化”的经营困境,又无奈于游客对价格敏感的现状。
一、博主的“吐槽清单”:从上岛到喝水都在收费?
在这支播放量迅速突破百万的视频里,博主以游客视角记录了涠洲岛之旅的“花钱时刻”:
- 上岛成本:往返船票+上岛门票(含景区资源费)合计超过500元/人(旺季价格),被吐槽“比飞去三亚还贵”;
- 住宿价格:淡季普通民宿标间约200-300元/晚,但到了暑期旺季,价格普遍翻倍至500-800元,甚至出现“千元海景房”;
- 餐饮“刺客”:岛上海鲜标价虚高,一份清蒸石斑鱼动辄两三百元,普通炒青菜也要二三十元,“比一线城市还离谱”;
- 隐藏收费:租电动车需加收“景区管理费”(官方称是停车费),打沙滩摩托要买“保险套餐”,连村民自家打的井水,若游客想接来喝都要收“卫生费”。
最让博主愤怒的是,部分商家存在“明码标价却不透明”的问题——比如民宿前台挂着“淡季200元”的牌子,实际入住时却以“暑期旺季”“房间紧张”为由加价;海鲜市场称重时“缺斤少两”,结账时才发现价格比菜市场贵出数倍。视频最后,博主总结道:“在涠洲岛,呼吸是免费的,但活着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二、民宿老板的“炸锅”反击:我们也是“被涨价”的受害者
视频发布后迅速发酵,评论区涌入大量涠洲岛民宿老板的留言。他们一边喊冤,一边倒苦水:“我们不是黑心商家,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去年台风季,我家民宿屋顶被掀翻,修缮花了20多万,贷款还没还清。”一位经营了5年的民宿老板@海岛阿杰晒出维修账单,“淡季一个月房租+水电+人工要亏3万,只能靠旺季赚回来。”他解释,所谓“千元海景房”,其实是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阁楼房,且只有7-8月能有客人预订,“平时根本没人住”。
另一位经营家庭民宿的岛民@阿芳则提到,岛上物资运输成本极高:“所有物资都要靠船运,蔬菜比陆地贵3倍,液化气一罐要150元,电费是阶梯收费,夏天空调开多了直接‘烧钱’。”她展示了一份经营账本:一个标间成本(含房租、水电、清洁)约150元/晚,淡季只能卖180元还无人问津,旺季涨到500元已是“保本价”。
更让老板们委屈的是,部分“高价收费”并非他们主动为之。“上岛船票和门票是政府定价,我们民宿的定价也要参考周边行情。”@海岛阿杰说,“游客总觉得我们‘坐地起价’,但其实是整个岛的运营成本摆在那里——船运公司要赚钱,景区要维护,渔民要养家,最后压力都传导到了住宿和餐饮上。”
三、争议背后的“岛民困境”: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平衡难题
事实上,涠洲岛的收费争议并非单纯“商家黑心”或“游客矫情”。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自2018年起实行“限流政策”——每日上岛游客不超过1.5万人次,且需提前预约购票。这一政策虽保护了海岛生态,却也限制了旅游收入的增长空间。
“岛上的基础设施投入很大。”当地旅游部门工作人员透露,近年来涠洲岛修缮了火山地质公园、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增加了环保观光车,但这些都需要资金维持。“船票和门票收入一部分用于景区维护,另一部分要反哺生态保护。”
而对于民宿老板来说,他们既是“收费争议”的当事人,也是“岛民困境”的缩影。据统计,涠洲岛现有民宿约2000家,其中80%是本地居民经营。旺季时,他们要应对游客暴涨带来的服务压力;淡季时,则要扛过长达半年的“零收入”期。“我们也不想被骂‘黑店’,但如果不趁着旺季多赚点,冬天连水电费都交不起。”@阿芳无奈地说。
四、破局之路:如何让“最美海岛”回归“美好体验”?
争议发酵后,当地政府迅速回应:将加强对餐饮、住宿行业的价格监管,要求商家明码标价并公示成本构成;开通“旅游投诉直通车”,对违规涨价、缺斤少两等行为“零容忍”;同时计划推出“平价民宿联盟”,鼓励商家推出淡季优惠套餐,平衡全年的经营压力。
民宿老板们也在尝试自救。“我们几家邻居商量好了,今年淡季推出‘99元住海景房’活动(不含早餐),吸引背包客。”@海岛阿杰说,“虽然赚得少,但至少能让房间有人住,不至于完全闲置。”部分商家开始注重“口碑营销”——在民宿里提供免费海鲜粥、手绘地图,甚至组织游客参与赶海活动,“用服务换好评,而不是靠涨价赚快钱”。
对于游客而言,理性消费或许才是避免“踩雷”的关键。“涠洲岛确实有美丽的火山岩、五彩滩和蓝眼泪,但它的消费水平注定比普通海岛高。”旅游博主@旅行老司机在后续视频中建议,“避开暑期旺季,选择4-6月或9-10月淡季出行;提前预订民宿并确认价格细则;吃海鲜去本地人推荐的市场,别在景区门口当‘冤大头’。”
这场因“吐槽”引发的风波,最终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保护海岛生态的前提下,让旅游经济与民生需求实现平衡?或许,当商家不再“被迫涨价”、游客不再“一味比价”、管理者不再“只盯收入”,涠洲岛才能真正成为“除了呼吸都美好”的旅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