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知名品牌幸福西饼近期因员工欠薪争议及广州部分门店闭店、装修等经营异常情况引发关注,消费者、员工及法律人士分别从消费体验、薪资维权等角度反映了相关问题。

8月的广州,蝉鸣裹着热浪撞进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午10点的茶水间里,行政专员林晓捏着手机刷到一条朋友圈:”幸福西饼又拖工资了,这个月都12号了,7月的钱还没到账。”配图是一张聊天记录截图,对话框里”财务说系统故障”的回复刺得人眼睛发疼。她下意识打开外卖软件,想点份常买的榴莲千层当午餐——搜索栏跳出的”幸福西饼”仍在推荐位,页面显示”30分钟送达”。
这一天,距离社交媒体上首条”幸福西饼欠薪”爆料已过去72小时。这场由打工人发起的”集体吐槽”,正从微信群、小红书的评论区,逐渐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街角:有人蹲在关门的门店前翻看招聘启事,有人捧着刚收到的蛋糕盒犹豫是否要退货,还有人握着工资条站在劳动监察大队门口排队……
从”网红烘焙”到”闭店疑云”:消费者的困惑与坚守
在体育西路工作的白领陈雨记得,三年前幸福西饼刚入驻广州时,门店前总排着长队。”那时候他们的广告语是’新鲜现烤,30分钟达’,我加班到十点,还能收到热乎的手撕包。”如今她手机里存着三个外卖平台的幸福西饼店铺,却不敢轻易下单——上周三她点的草莓慕斯蛋糕晚了40分钟,送达时奶油已经有点塌;昨天中午定的早餐面包,送到时面包边角已经发硬。
“不是不体谅商家,实在是最近怪事太多。”陈雨翻出业主群的聊天记录,8月5日有邻居晒出宦溪西路店搬空的照片:”搬了一整天,烤箱、展示柜全拉走了,听说店租到期要撤。”而住在东圃的李女士更困惑:”我家楼下的幸福西饼贴了装修通知,说8月10日到21日暂停营业,但昨天路过时,卷帘门还是关着的,里面一点动静都没有。”
8月10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广州12家幸福西饼门店,试图拼凑出这家”烘焙界黑马”的真实生存图景:
- 天河区宦溪西路店:曾是周边8年的”老住户”,如今大门紧锁,玻璃橱窗上蒙着薄灰。隔壁经营五金店的王老板指着堆在路边的展示柜说:”8月1号就开始搬东西,大烤箱、冷藏柜,都是新的,听说转去番禺的店了。他们店主要做外卖,厨房占了大半面积,一个月房租要3万,夏天空调24小时开着,水电费比房租还贵。”
- 黄埔区东圃广场店:玻璃门上贴着A4纸打印的”装修通知”,落款日期是8月9日,承诺8月21日恢复营业。透过门缝能看到,原本摆放蛋糕的冷柜已经清空,地面散落着几卷未拆封的包装纸。路过的初中生小宇说:”上周还来买过生日蛋糕,店员说装修期间可以线上下单,结果今天试了下,系统显示’该门店休息’。”
- 越秀区寺右新马路店:与上述两家形成鲜明对比,下午3点仍有顾客进进出出。店员小吴正熟练地打包一份芒果千层,”我们这从来没关过门,最近订单还多了,可能因为附近写字楼复工。”当被问及工资发放时,她翻开手机银行:”7月工资7号就到账了,18块一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准时得很。”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经营状态,在外卖平台上表现得更为直观:截至8月11日18时,美团和饿了么上共有43家幸福西饼门店,其中12家显示”休息中”,15家标注”装修中”,其余16家正常营业。有消费者留言:”同一个品牌,有的店能点,有的店不能点,下单前得挨个看备注,太麻烦了。”
欠薪传闻背后:打工人的”工资保卫战”
比起门店的明线变化,隐藏在水下的欠薪问题更让打工人焦虑。在小红书搜索”幸福西饼 欠薪”,相关笔记超过200篇,最早的一条发布于7月25日:”在幸福西饼做了半年,7月工资到现在没发,问财务就说’系统升级’,现在连打卡记录都查不到了。”评论区很快变成”吐槽大会”:有兼职店员晒出7月的排班表,时薪18元的记录清晰可见;有全职烘焙师晒出劳动合同,上面写着”每月15日发放上月工资”;还有区域经理匿名透露:”总部资金链紧张,区域分公司已经三个月没拿到补贴了。”
8月10日下午,记者以求职者身份致电幸福西饼总部招聘热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各门店工资由区域分公司发放,总部只负责管理和培训。”当被问及近期是否有员工反映欠薪时,对方以”不了解具体情况”为由挂断电话。
随后,记者联系到幸福西饼客服热线(400-xxx-xxxx),一位工号为1023的客服人员在通话中表示:”关于欠薪问题,我们暂时没有收到相关信息,建议您直接联系门店负责人或区域人力资源部门。”而对于门店经营异常的情况,客服仅回应”可能存在临时调整”,未提供具体数据。
法律与行业视角:烘焙赛道的”生存法则”
面对愈演愈烈的欠薪争议,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娜提醒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不得拖欠或克扣。若遭遇欠薪,员工可先收集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群聊天记录等证据,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若协商无果,可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向法院起诉。”
而对于幸福西饼的经营困境,中国烘焙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磊分析:”近年来烘焙行业竞争加剧,头部品牌加速下沉,中小品牌面临’前有狼后有虎’的压力。幸福西饼主打’外卖+中央厨房’模式,虽然降低了门店租金和人力成本,但对供应链和配送效率要求极高。一旦单店订单量不足,很容易陷入’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收益’的恶性循环。”
公开数据显示,幸福西饼自2014年成立以来,凭借”中央工厂+卫星厨房+自提/配送”的模式快速扩张,巅峰时期在全国拥有超2000家门店。但随着茶饮品牌、社区烘焙坊的崛起,其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压。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7%,部分区域加盟商因亏损退出,导致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影响。
城市街角的商业启示录
截至发稿前,幸福西饼官方尚未就欠薪和闭店问题发布正式声明。但在广州的街头巷尾,这场风波已留下清晰的印记:宦溪西路店的卷帘门上,不知谁贴了张手写告示:”老顾客想吃蛋糕?可加微信xxx订购”;东圃广场店的装修围挡被贴上了租房广告;骏景花园店的兼职店员小徐仍在认真打包,她说:”希望老板能早点解决问题,我们都想好好上班。”
这场风波不仅是某家企业的经营危机,更折射出城市商业生态的微妙变化——当消费者习惯了”30分钟达”的便利,当打工人期待”准时发薪”的保障,企业与城市、与每个个体的连接,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买卖关系。或许正如陈雨在朋友圈写的:”我们不反对企业调整,但希望调整时能多些透明,少些突然;多些担当,少些推诿。毕竟,每一块蛋糕的温度,都来自每个参与其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