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致敬:97岁抗战老兵高铁赴京观礼背后的家国记忆

97岁抗战老兵齐英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乘太原铁路精心护送的高铁赴京观礼,乘务组以鲜花、蛋糕、《中国高速铁路》书籍等礼物表达敬意,其经历与此次特殊之旅彰显对抗战老兵的尊崇,也体现家国情怀的传承。

金秋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空战机轰鸣,45个受阅方阵以排山倒海之势展现新时代强军风采。当”人民必胜”的巨幅标语掠过苍穹时,千里之外的太原火车站,一位身着素雅灰衫的老人正颤巍巍抚摸着高铁车票——97岁的抗战老兵齐英,即将开启他人生中第一次高铁之旅,也是时隔八十年后再次奔赴心中的圣地。

一、钢铁长龙上的特殊乘客

清晨六点的太原南站,晨曦中的玻璃幕墙折射出金色光芒。站台尽头,乘务长王茜带领的”红星护航队”早已列队等候。当工作人员推着轮椅上的齐英出现时,整个候车大厅响起热烈的掌声。”爷爷,这是我们太原铁路特意准备的’抗战英雄专列’服务。”乘警李刚半蹲着为老人系好安全带,细心地调整了座椅角度。

这位跨越世纪的老兵有着不平凡的人生轨迹:1945年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担任武工队队长,曾率领30余人的小分队破坏日军运输线27次。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沟壑般的皱纹,却磨不灭眼中闪烁的军人光芒。乘务组特意将商务座的窗帘换成橄榄绿色,桌上摆放着当年晋绥军区使用的老式搪瓷缸复制品。

“这蛋糕做得真像咱太行山上的寿桃!”齐英望着印有”向抗战老兵致敬”字样的寿桃蛋糕,浑浊的眼眸焕发神采。乘务长轻轻切开蛋糕,奶油上镶嵌的五角星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当年打鬼子的时候,能吃上这样的点心,得是过年哩!”老人幽默的话语引得周围旅客会心一笑。

二、流动车厢里的时光对话

列车启动后,太原铁路局精心准备的”移动历史课堂”正式开讲。乘务员小张捧着一本烫金封面的《中国高速铁路》画册,俯身为老人讲解:”爷爷您看,这是复兴号动车组,最高时速能达到350公里。”泛黄的书页间夹着张老照片——1958年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巨龙号”。

齐英布满老年斑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高铁模型,思绪仿佛穿越回烽火连天的岁月:”1943年我送鸡毛信,翻越太行山要走三天三夜。那时候要是能有这铁龙,能多救多少同志啊!”话音未落,车厢内的LED屏正播放着京张高铁穿越燕山隧道的壮丽景象,现代科技与历史记忆在此刻奇妙交织。

乘警李刚悄悄透露,为了这次特殊护送,他们提前两周进行演练:”不仅要确保老人安全舒适,更要让老人感受到全社会对英雄的尊崇。”餐车厨师长特意研发了”抗战套餐”:太行山小米粥配平型关大捷纪念馒头,连餐巾纸都印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剪影图案。

三、永不褪色的精神传承

当列车驶入华北平原,齐英执意要去餐车和大家交流。面对围坐的旅客,老人从怀中掏出一枚锈迹斑斑的勋章:”这是我当年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刀鞘改造的,看见它就想起牺牲的战友。”话音未落,车厢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隔壁车厢,来自武汉的90后程序员小陈正通过直播讲述这段奇遇:”老英雄说他们当年用算盘计算炮弹轨迹,我们现在敲键盘就能指挥卫星上天。”弹幕瞬间被”致敬””泪目”刷屏。这种跨越代际的对话,恰是此次护送行动最动人的注脚。

值得关注的是,像齐英这样的抗战老兵群体正在得到全社会更多关注。据统计,山西省现有健在抗战老兵不足200人,各地推出”六个一”关爱工程:一份专属健康档案、一套适老化家居改造、一趟红色疗养之旅…太原铁路更是首创”老兵出行绿色通道”,累计服务功勋乘客300余人次。

暮色中的北京西站,迎接队伍打出”山河无恙 英雄回家”的横幅。齐英站在月台上,望着川流不息的高铁列车感慨万千:”当年我们用血肉筑成长城,如今你们用科技铸就强国。这盛世,如我们所愿!”站台上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映照着老人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也照亮了每个中国人心中那份永不磨灭的家国情怀。

当夜幕降临,天安门广场的灯光秀亮起”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字样。千里之外的太原站,那趟承载着特殊使命的高铁已平安返程,但车厢里留下的温情故事,连同老兵眼角闪烁的泪光,共同编织成新时代最动人的精神图腾。这或许就是最好的传承——曾经浴血奋战的他们,正亲眼见证着自己用生命守护的祖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