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丽江执行新的古城维护费征收办法,规定每人单次缴50元有效期365天、期内不限次进入,虽被理解为针对散客收费,但因古城无围墙,管理局称散客可自由进出,新规执行面临挑战,折射出开放式遗产地保护与开放的平衡难题。

今年6月,丽江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一则公告在旅游圈引发广泛关注——新的《丽江古城维护费征收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执行,规定每人单次缴费50元,单次缴费有效期为365天,有效期内可不限次数进入古城。这一新规被普遍解读为丽江将重新对散客征收此前已暂停多年的古城维护费(简称”古维费”)。然而,新规实施首日,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工作人员的一番话却让情况变得微妙起来:”古城是开放式的世界文化遗产,没有围墙,散客还是可以自由进出。”
一、新规出台:收费政策的”回归”与争议
丽江此次推出的古维费新规,表面看是对2019年以来政策的调整。此前,丽江只针对团队游客收取每人次50元的古维费,而散客则无需缴纳。新办法将这一收费范围扩大至所有游客,但通过”单次缴费有效期365天”和”有效期内不限次数进入”的设计,试图平衡保护需求与游客体验。
据丽江市人民政府公告,此次调整旨在”加强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提升古城保护水平”。数据显示,丽江古城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4000万人次,庞大的客流给这座始建于宋末元初的世界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压力。古城内的石板路、水系、建筑等都需要持续维护,而维护资金缺口一直存在。
然而,新规出台后立即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确实需要资金进行保护;反对者则质疑,在已经收取门票(大研古镇景区门票50元)的基础上再加收古维费,是否涉嫌重复收费?更关键的是,对于一座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古城,如何界定”进入”?又如何确保收费的公平性?
二、首日观察:开放式古城的收费难题
新规实施首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丽江古城确实如管理局工作人员所言,没有围墙,游客可以自由进出。古城南门、北门等主要入口没有设置收费关卡,游客无需出示任何缴费凭证即可进入古城核心区域。
“我们没有设置任何物理屏障阻止游客进入。”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工作人员解释道,”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姿态。”这种管理方式使得新规的执行面临现实挑战——如何确保每位进入古城的游客都缴纳了50元的维护费?
记者观察发现,目前的管理主要依赖”事后核验”机制。游客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如”丽江古城游”微信公众号)或线下网点缴纳古维费,获得电子凭证。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工作人员检查游客是否缴费。这种”自愿缴费”的模式,使得新规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更值得关注的是,丽江古城内分布着众多小巷和入口,游客完全可以选择未设检查点的路径进入。一位来自四川的游客李女士表示:”我不知道要交这个钱,也没人检查,就这样进来了。”她的经历代表了大多数散客的实际情况。
三、政策背后的平衡艺术
丽江古城面临的收费困境并非个例。作为开放式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在保护与开放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共同面临的难题。
从世界范围看,类似案例各有不同。意大利威尼斯对进入历史中心区的游客收取”进城费”,但通过限制每日游客总量来实施;法国巴黎虽然没有对进入老城区的游客直接收费,但通过提高周边停车费、住宿税等方式间接调节客流;日本京都则通过对部分寺庙收取参拜费来筹集古建维护资金。
回到丽江,当地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一难题。新规设计中的”单次缴费有效期365天”和”不限次数进入”,实际上是一种折中方案——既希望通过收费筹集保护资金,又不愿因设置关卡影响游客体验和古城开放形象。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探索更科学的管理方式,包括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流量、优化缴费渠道便利性等。”据透露,未来可能会将古维费与景区其他服务(如停车、导览等)捆绑,提高实际缴费率。
四、开放式遗产地的保护新思路
丽江古城的案例折射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个普遍困境:如何在保持文化遗产开放性的同时,确保其得到充分保护?
专家指出,对于开放式遗产地,单纯依靠收费并非最佳解决方案。更可持续的模式应包括:
- 多元资金渠道:除游客缴费外,应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
- 科技赋能管理: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优化游客流量管理,减少对物理屏障的依赖;
- 价值传递转化:通过提升游客体验和教育,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形成自觉缴费的文化;
- 差异化策略:对核心保护区与外围区域采取不同管理强度,实现保护精准化。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表示,未来将加强古维费使用透明度,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让游客感受到”取之于城,用之于城”。同时,计划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如改善基础设施、丰富文化体验等),让游客认识到保护费用的必要性。
结语:寻找保护与开放的黄金平衡点
丽江古城”50元新规”首日的情况,揭示了开放式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复杂性。没有围墙的古城既带来了开放包容的优势,也造成了管理上的挑战。新规的实施效果仍有待观察,但这一探索过程本身具有积极意义——它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和游客体验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对于丽江而言,未来的关键可能不在于是否收费,而在于如何建立更科学、更人性化的保护机制。毕竟,真正的文化遗产保护,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价值认同。在这个意义上,丽江古城的探索为全球同类遗产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