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两端:朱媛媛的万家灯火与陈丽云的深渊

国家一级演员朱媛媛因癌症离世获万人深情送别,同为一级演员的陈丽云却因涉嫌违法犯罪被捕遭万人唾弃,两人迥异的人生结局折射出文艺界”德艺双馨”的根本分量。

2025年5月的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白菊还未谢尽,朱媛媛的追悼会上,戏迷举着”云芳妈妈慢走”的灯牌哭到哽咽;而千里之外的沪上某剧组,警方正将手铐扣在陈丽云腕间——这位曾在春晚舞台绽放笑靥的国家一级演员,此刻妆容未卸,却已沦为法律的阶下囚。两位同获”国家一级演员”殊荣的女性,用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在文艺界写下两则发人深省的注脚。

一、朱媛媛:把烟火气酿成诗的”国民妈妈”

1974年,朱媛媛出生在青岛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的她总蹲在胡同口看邻居大爷唱京剧,书包里塞着用作业本折的”戏票”,对着镜子模仿《红灯记》里李铁梅的唱段。17岁那年,她在学校文艺汇演中饰演《雷雨》的鲁侍萍,把一个被命运碾碎的旧时代女性演得肝肠寸断,台下的语文老师抹着眼泪说:”这孩子,天生该吃这碗饭。”

中戏四年,朱媛媛的笔记本里夹满了角色分析:《思凡》里的小尼姑要演出”佛前灯芯”的颤动,《蝴蝶君》里的宋丽玲得藏着”戏子”与”间谍”的双重破碎感。她总在排练厅待到深夜,脚趾磨出了血就裹上纱布继续练圆场步。同班同学回忆:”媛媛的表演没有’技巧’,她把自己泡进角色里,连呼吸都带着角色的温度。”

1998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热播,朱媛媛饰演的李云芳成了全国观众的”邻家大姐”。剧中她系着蓝布围裙揉面,为丈夫张大民(冯巩饰)缝补磨破的背心,听到女儿考上重点高中时喜极而泣——这些带着生活毛边的细节,让观众误以为”李云芳就是住在我们家隔壁的姐姐”。颁奖典礼上,她捧着金鹰奖杯说:”演员的本事,就是把戏里的人生,过成观众的日常。”

这份对”日常”的敬畏,贯穿了她的整个艺术生涯。《浪漫的事》里,她把中年母亲的隐忍与坚韧演得入木三分,有观众写信说:”看她哄生病的婆婆吃药,我想起了自己躺在病床上的妈妈”;《家有九凤》中,她饰演的三凤泼辣中带着善良,连眼角的细纹都藏着”长姐如母”的责任;2020年《送你一朵小红花》里,她饰演的癌症患者母亲,握着儿子的手说”妈给你织的红毛衣,针脚密得能挡风”,全场观众哭湿了半包纸巾。

舞台之外,朱媛媛的生活像一杯温茶。她与大学同学辛柏青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中戏操场边的并肩读书,和排练结束后共吃的一碗炸酱面。婚后,她推掉许多片约,在家相夫教女,朋友圈里全是女儿画的”妈妈扮演的小云朵”和辛柏青煮的”爱心粥”。2020年被确诊癌症后,她依然坚持完成了《我的姐姐》的拍摄——片中她饰演的”姥姥”,在病床上摸着外孙女的头说:”妞妞,要替姥姥看看更远处的风景”,那时的她,脸颊已凹陷,眼神却亮得像星子。

二、陈丽云:从”春晚金曲”到”法律阶下囚”的坠落

与朱媛媛的”人间烟火”形成刺眼对比的,是陈丽云的”深渊之路”。

1982年出生的陈丽云,曾是娱乐圈的”幸运儿”。她18岁考入军艺,主攻民族声乐,22岁就在央视春晚演唱《好运来》,红遍大江南北。此后,她主演的《刘老根》《马大帅》等农村题材剧收视率飙升,”山杏”一角让她斩获”飞天奖最佳女主角”提名。那时的她,总穿着碎花袄在田间地头奔跑,笑声清脆得像山涧的溪水。

转折发生在2015年。随着流量时代的到来,陈丽云逐渐陷入”角色固化”的焦虑。有制片人找她演都市丽人,她嫌”不够有挑战”;接拍主旋律剧,又觉得”台词太正”。某次酒局上,她对着投资方说:”我现在拍戏,得看剧本能不能让我’火’,不然对不起我的咖位。”渐渐地,她开始拒绝基层体验生活,把”体验派”的表演理念抛诸脑后,转而依赖”抠图””替身”完成拍摄。

更致命的是,她逐渐迷失在名利场中。2021年,某剧组工作人员爆料,陈丽云在拍摄期间要求”单独使用化妆间”,对群演颐指气使;2023年,有网友扒出她的社交账号,晒出的奢侈品包包价值超过百万,配文却是”拍戏太辛苦,这点奖励算什么”——此时的她,早已忘记自己曾在采访中说”演员要永远脚踩泥土”。

2024年,陈丽云接演了一部扫黑题材剧,却在拍摄期间私下收受剧组”好处费”,要求修改剧本为涉黑角色”洗白”。事情败露后,剧组报警。警方调查发现,她不仅涉及影视圈潜规则,还通过”阴阳合同”逃税数百万元。当手铐扣上时,她还在喊:”我可是国家一级演员!”可法律不会为虚名留名——2025年5月,法院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逃税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2000万元。

三、舞台的照妖镜:艺术生命终需”德”字托底

两位国家一级演员的不同结局,恰似一面镜子,照见了文艺界的深层命题。

朱媛媛的艺术生命之所以能跨越时代,是因为她始终把”人”放在”戏”前面。她演李云芳时,去北京胡同住了半个月,跟着卖菜大妈学吆喝;演癌症母亲时,她在肿瘤医院陪护了三个月,记录下患者家属的每一次颤抖。她说:”演员的演技可以练,但共情能力是刻在骨头里的。”这种对”人”的敬畏,让她塑造的角色超越了剧本,成为观众生命记忆的一部分。

陈丽云的坠落,则始于对”演员”身份的误解。她把”国家一级演员”的称号当成了特权证书,把观众的喜爱异化为索取的资本。当她在酒局上轻视基层演员,在剧组里践踏创作规律,在税务面前耍小聪明时,早已背离了”德艺双馨”的根本。正如中国剧协主席在朱媛媛追悼会上的发言:”演员的’德’,是把角色的苦难当成自己的苦难;演员的’艺’,是把观众的情感当成自己的责任。”

2025年5月的最后一天,朱媛媛的戏迷自发在八宝山种下一片”云芳林”,每棵树上都挂着写满感谢的小卡片;而陈丽云的判决书被贴在法院公告栏,路过的老人指着照片说:”这姑娘,当年唱《好运来》多甜啊。”两个不同的结局,写尽了文艺界最朴素的真理:真正的艺术生命,从不在奖项里,不在热搜上,而在对人间的共情里,在对职业的敬畏里,在对道德的坚守里。

舞台会谢幕,但人间的灯火永远明亮——朱媛媛用一生诠释了这句话,而陈丽云的故事,成了最痛的注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