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落地生根:从山东威海林海到浙江苍南海田的绿色实践

山东威海荣成推行镇办林场模式激活沿海防护林价值,浙江苍南以玻璃钢插杆革新紫菜养殖,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当“生态游”成为这个暑期游客的热门选择,一场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正在全国各地铺展。从山东威海荣成的沿海防护林到浙江苍南的紫菜养殖海田,各地正以因地制宜的创新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收获着金山银山的丰厚馈赠。

一、威海荣成:镇办林场激活“林海经济”,防护林变身“绿色银行”

盛夏的威海荣成市那香海,近万亩沿海防护林如同一条翠绿的绸带,沿着海岸公路蜿蜒伸展。林海相依的壮阔风光,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他们或在林间小道漫步,呼吸着带着淡淡海腥味的清新空气;或在观景台上远眺,看碧海与绿林在视野中交融成画。这片生机勃勃的防护林,不仅是当地的“生态名片”,更是“两山”理念落地的鲜活注脚。

然而,这片林海的茁壮成长并非一帆风顺。过去,基层林业管理曾面临力量不足、专业管护队伍不稳定的难题:护林员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部分区域林木管护不到位,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风险隐患增加。为破解这一困境,荣成市探索推行“镇办林场”管理模式——将分散的林地集中管理,组建专业林场队伍,林场职工全年在岗,实行“多劳多得、成效好多得”的激励机制。“以前干多干少一个样,现在管护效果好能拿更多奖金,大家都更有干劲了!”一位林场职工笑着说。

新思路带来新变化。专业化的管护让威海市的林业生态持续向好:森林火灾和松材线虫发病面积逐年下降,森林覆盖率从过去的不足25%提升至如今的29%。更令人惊喜的是,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当地依托防护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业新业态:森林康养基地里,游客可以住进木屋民宿,体验森林瑜伽、精油SPA;露营体验区中,家庭游客支起帐篷,在林间草地上烧烤、观星。据统计,荣成市生态旅游年收入已突破20亿元,“林海”真正变成了“绿色银行”。

二、浙江苍南:玻璃钢插杆掀起“紫菜革命”,海洋生态与产业双赢

视线转向东海之滨的浙江苍南县。这里海域面积约2740平方千米,大陆岸线长达204.76千米,紫菜养殖是沿岸居民世代相传的“钱袋子”。然而,传统的紫菜养殖方式却成了海洋的“负担”——养殖户依赖毛竹插杆固定紫菜苗,每年至少需要砍伐30万根毛竹,不仅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压力,而且毛竹使用周期短(仅一年)、易腐蚀,腐烂后会导致海水浑浊、滩涂淤塞发臭,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以前一到紫菜养殖季,海边到处堆着毛竹,腐烂的味道熏得人难受,海水也没那么清了。”一位老渔民回忆道。转机出现在2022年,苍南县开启了一场紫菜产业的“绿色革命”:投资1.7亿元,全面推广玻璃钢插杆养殖技术。这种新型插杆由玻璃纤维和树脂制成,具有抗台风、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可达5 – 8年)等优势,不仅能有效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砍伐,还能提升紫菜的产量和品质。

“以前用毛竹,台风天总担心插杆被吹倒,紫菜减产;现在换成玻璃钢插杆,稳当多了,紫菜长得也更密实。”养殖户老陈指着自家海田里整齐排列的白色插杆说。截至2024年底,苍南县玻璃钢插杆养殖面积已达2.1万亩,占全县紫菜养殖总面积的60%以上。一根根“生态杆”不仅织起了海洋的重生之网,更让紫菜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由于品质提升,苍南紫菜的市场价格比传统养殖高出10% – 15%,养殖户的收入稳步增长;同时,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曾经浑浊的海水重新变得清澈,滩涂上的贝类、小鱼等生物也逐渐增多。

三、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的“多元密码”

威海荣成与浙江苍南的实践,是各地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缩影。它们的成功,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没有照搬照抄的模式,而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在荣成,沿海防护林是独特的生态资源,当地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激活其多重价值:既守护了海疆生态安全,又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核心吸引物;在苍南,紫菜养殖是传统支柱产业,当地没有因噎废食,而是通过技术革新解决“毛竹之困”,让传统产业焕发绿色新生。

这些案例也启示我们,“两山”理念的落地需要系统性思维——既要算“生态账”,也要算“经济账”“民生账”。荣成的镇办林场模式调动了基层管护积极性,苍南的玻璃钢插杆推广兼顾了养殖户利益与海洋保护,都是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让群众成为绿色发展的受益者。

四、结语:绿色实践绘就“诗与远方”

从荣成的林海到苍南的海田,从防护林的专业管护到紫菜产业的绿色转型,各地正以生动的实践诠释着“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当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当传统产业与绿色技术深度融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更美的风景,更是更可持续的未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加入这场绿色实践——有的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有的利用水域优势打造生态渔业,有的挖掘乡村生态价值发展乡村旅游……这些多元化的探索,共同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愿更多地方能以“因地制宜”为笔,以“绿色发展”为墨,书写属于自己的“两山”故事,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人民的“幸福靠山”。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