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榕江县“村超”球场在6月下旬特大洪灾中几近摧毁,经一个月灾后重建于7月25日重启村级联赛20强比赛,大河口村等受灾村队坚韧参赛,球场重启吸引各地游客,当地开通免费接驳车,街区积极恢复、准备感恩宴,“村超”重启凝聚起榕江人民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洪水洗礼后的足球盛宴
今年6月下旬,贵州省榕江县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汹涌的洪水几乎将闻名全国的”村超”球场摧毁。这座承载着乡村足球梦想的绿茵场,见证了榕江人民从灾难中站起的坚韧历程。经过一个月的紧张重建,7月25日,”村超”村级联赛20强比赛如期重启,现场战况激烈,桥乌村队与大河口村队的对决尤为引人注目。
大河口村队在此次洪灾中受损最为严重。作为码头所在地,地势低洼的村庄成为洪水冲击榕江县城的第一站,灾后重建难度极大。即便面临如此困境,村里依然组建了一支主要由学生组成的队伍参赛。”家里受灾严重,很多年轻人要外出务工,但大家决定不放弃。”大河口村领队表示,”晋级或许无望,但在球场上展现榕江人不服输的精神,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榕江精神。
绿茵场上的特殊战友
赛场上,各支球队是争夺荣誉的对手;但在抗击洪灾的过程中,他们却是并肩作战的伙伴。洪灾过后,在贵州各地的全力支援下,榕江群众团结一心,经过持续奋战,不仅重建了家园,更让”村超”这一品牌赛事重焕生机。这些参赛球员,虽然在球场上各为其主,但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他们都是手拉手的战友,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
“村超”的重启不仅仅是一场足球赛事的恢复,更象征着榕江人民精神的重建。在重建过程中,各方力量汇聚一堂,从专业救援队伍到普通志愿者,从政府部门到民间组织,每个人都为这座城市的重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足球场上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传球、每一次射门,都凝聚着这份众志成城的力量。
重建中的温情与感恩
7月25日是”村超”重启后的首个比赛日,共进行了四场精彩对决,而8月9日将迎来激动人心的总决赛。随着赛事重启,榕江迎来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为方便球迷观赛,当地政府从7月25日至27日,在高速出入口、高铁站、汽车站及五中等地开通了往返球场的免费接驳车,这一贴心举措让球迷的观赛体验更加便捷。
球场外的街区同样忙碌而充满温情。古州镇的场坝街作为6月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在多方帮扶下已基本恢复正常。当地居民正忙着编织装有平安红鸡蛋的彩绳,准备在次日摆设感恩长桌宴,邀请参与清污工作的救援队伍重返榕江,表达最诚挚的谢意。这一简单而温暖的举动,体现了榕江人民知恩图报的淳朴民风。
“村超”重启带来的不仅是体育赛事的回归,更是一种精神的凝聚。人们从四面八方奔赴这座城市,不仅仅是为了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更是为了感受那份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重建力量。球场上的每一次呐喊助威,球场外的每一份暖心帮助,都汇聚成了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
重生后的希望之光
“村超”球场的重启,如同一个象征性的仪式,标志着榕江从灾难中走向新生。这座绿茵场不仅见证了榕江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感人时刻,更成为了凝聚人心、重振士气的精神家园。在这里,足球不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是连接人心、传递力量的纽带。
从洪水肆虐到赛场重启,从满目疮痍到生机勃勃,榕江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坚韧与团结。那些在洪水中失去家园的人们,那些日夜奋战在重建一线的劳动者,那些自发组织起来互帮互助的普通市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重建之歌。
“村超”的重启,不仅是体育赛事的恢复,更是一座城市精神的涅槃重生。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人心齐、泰山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跨越不了的障碍。绿茵场上的每一次奔跑,都承载着榕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次欢呼,都传递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当足球再次在榕江的绿茵场上滚动,当球迷的呐喊声再次响彻云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的回归,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从灾难中崛起的生动写照。这种在逆境中奋起、在困难中前行的精神力量,将成为榕江人民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激励着他们在重建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