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竞威武的”半年之约”:80名主播的讨薪困局与直播帝国的褪色

星竞威武公司因长期拖欠80名主播半年工资、大规模裁员及两年亏损近4000万,暴露直播行业”造星”模式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与商业模式不可持续性。

7月的深圳,热浪裹着蝉鸣灌进星竞威武的办公区。曾经挂着”纳斯达克最年轻创始人”海报的前台,如今落了层薄灰;两层的开放式办公区缩成半层,三十多个工位空着,椅子上搭着未带走的外卖盒,键盘缝隙里塞着没来得及清理的零食渣。

“李姐,您这月的直播数据又破万了。”运营小妹小吴捧着手机走过空荡的工位,屏幕上的弹幕还在滚动:”姐姐今天戴的耳环好好看!””刷十个火箭连麦!”可她不知道,此刻在隔壁会议室,80名主播正攥着手机,屏幕上是连续180天未更新的工资条——0元。

一、”试播三天保底两万”的陷阱:从”造星梦”到”讨薪路”

“去年10月,我在抖音刷到星竞威武的招聘,说’新人试播三天,保底5000到2万,日结提成无上限’。”23岁的主播小夏翻出手机里的聊天记录,”当时他们让我签电子合同,说’纸质版稍后补’,结果到现在都没见过。”

和小夏一样的主播有80多人。他们每天开播6小时,从下午3点到晚上9点,嗓子哑了含润喉糖,眼睛酸了滴眼药水,后台数据却始终停在”0元”。”前三个月还能领500块’试播补贴’,第四个月连补贴都没了。”主播阿杰指着自己发黑的喉咙,”有次我发烧39度,想着请假扣钱,结果队长说’今天不播,这个月全勤奖没了’——可全勤奖早该上个月发了。”

最讽刺的是招聘时的”承诺”。某前员工透露,公司内部流传着一份”话术手册”:”遇到问合同的,就说’我们是平台直签,合同在工会备案’;问工资的,就说’数据达标就有提成,上不封顶’。”可当主播们要求查看劳动合同时,得到的答复是”工会代签,你们只需要签字确认”。”现在想维权,连劳动关系证明都没有。”小夏苦笑着展示手机里的”试播协议”,”这上面只写了’乙方需配合直播时长’,没提工资、社保,连甲方公司全称都是模糊的。”

二、从400人到150人:消失的”帝国”与未发的iPhone

星竞威武的衰败,藏在办公区的细节里。前员工陈姐回忆,2023年初公司最鼎盛时,两层楼坐满了400多人,前台摆着”年度十大直播机构”的奖杯,茶水间总有刚拆封的星巴克。”去年年会抽iPhone 15,我排了半小时队,结果拿到手发现是样机——后来才知道,奖品是批量采购的展示机,根本没激活。”

如今的星竞威武,员工规模缩水到不到150人。曾经的”直播事业部””艺人孵化组”合并成”运营一组”,主管老张的工位上堆着半人高的快递盒,里面是未拆封的直播设备。”去年双11,我们囤了200台补光灯、100套声卡,结果只用了30%。”老张拍了拍落灰的设备,”仓库租金都够发半个月工资了。”

财务数据更触目惊心。企查查显示,星竞威武2023年亏损2453万元,2024年亏损1733万元,两年累计蒸发近4000万元。钱烧去了哪里?有业内人士透露,公司曾斥资千万签约”潜力主播”,结果这些人要么因薪资纠纷解约,要么直播效果未达预期;还有一部分资金流向了”流量投放”——在抖音、快手买”热门位”,但转化率低得可怜。”有个主播投了5万推广费,只涨了2000粉,打赏收入不到3000。”该人士叹气。

三、”烧钱造星”的困局:直播行业的”泡沫”与劳动者的”代价”

星竞威武的欠薪,折射出直播行业野蛮生长的后遗症。过去几年,资本疯狂涌入直播赛道,催生了无数”造星公司”:用”高保底””零门槛”吸引素人,用”流量焦虑”绑架从业者,却鲜少考虑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很多公司把主播当’流量工具’。”直播行业观察者李然分析,”他们不在乎主播的成长,只在乎短期数据——今天涨粉5000,明天带货10万,后天就想着融资套现。一旦融资受阻,资金链断裂,最先被抛弃的就是最底层的劳动者。”

主播们的维权之路同样艰难。小夏曾试着找劳动监察部门,得到的答复是”需提供劳动合同或工资流水”,可她的工资从未到过银行卡;阿杰联系了工会,却发现”工会主席是老板亲戚,根本不管事”。”我们连仲裁申请书都不会写,找律师要花几千块,很多人只能认栽。”小夏翻出手机里的”讨薪群”,300多人的群里,每天只有几条”今天又没发工资”的抱怨。

四、尾声:当”纳斯达克光环”碎成渣

7月25日,星竞威武的官方微博停更在第1087条——那是去年12月的”年度总结”:”感谢每一位家人,我们将冲刺纳斯达克,让每个主播都成为自己的老板。”

如今,这句话成了最大的讽刺。80名主播仍在等待工资,150名员工在焦虑中观望,曾经的”直播帝国”只剩空荡的工位和未拆封的设备。而在深圳的某个城中村,小夏蹲在出租屋的楼道里,对着手机直播:”家人们,今天给大家表演个即兴唱歌……”她的手机屏幕亮着,显示粉丝数从昨天的127涨到了128——这是她今天唯一的”收入”。

当”纳斯达克最年轻创始人”的光环碎成一地玻璃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衰败,更是直播行业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那些被拖欠的工资,不仅是80个家庭的生计,更是一个行业对”真诚”与”责任”的透支。或许,当泡沫退去,剩下的不该是讨薪的叹息,而是对”如何让直播行业走得更稳”的思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