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美国西南航空1496航班为避让军机急降约145米致2人受伤,这是美国今年第四起客机与军机险撞事故,此前7月18日、3月28日也有类似事件,频发事故暴露空域管理问题,引发对航空安全及军民航空域协调的忧虑。

一、145米生死急降:伯班克机场的惊魂时刻
7月25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1496航班从加州伯班克机场起飞后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空中危机让所有乘客经历了毕生难忘的恐惧。这架原定飞往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的客机,在爬升过程中突然收到紧急警报,随后急剧下降了约145米(约475英尺),造成两名空乘人员受伤。
“我估计持续了八到十秒的坠落,”一位惊魂未定的乘客回忆道,”那种感觉太可怕了,就像灵魂出窍一般。”另一位乘客则描述:”一切都失控了,非常可怕。当时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些第一手的描述,生动展现了客舱内瞬间的恐慌与混乱。
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通报,涉事客机紧急避让的是一架”霍克猎人”喷气式战斗机。这架军用飞机当时正从得克萨斯州飞往洛杉矶附近文图拉县的一处海军基地。两架飞机在空中的危险接近,迫使民航客机不得不采取紧急下降措施以避免相撞。
这已是美国今年发生的第四起客机与军机直接相撞或险些相撞的事故。频繁发生的此类事件,引发了航空业界和公众对美国空域管理安全的广泛质疑。
二、7月18日:北达科他州的”惊险转弯”
就在本月早些时候的7月18日,美国中西部北达科他州也上演了一幕空中惊魂。一架准备降落在迈诺特国际机场的天西航空3788航班(达美航空联运航班),在已获塔台许可降落的情况下,突然被迫进行急转弯飞行。
当时,一架美国空军B-52战略轰炸机突然出现在客机的飞行路径上。这架民用航班不得不向右急转,然后爬升绕行后再次尝试并完成降落。根据社交媒体上披露的飞行员现场录音,飞行员向乘客解释时难掩困惑:”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没有提前通知我们,因为空军基地是有雷达的……总之,这不是一次愉快的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这架B-52轰炸机当时正为在迈诺特举行的北达科他州博览会进行飞行表演。军事飞行活动与民用航空交通的协调失误,再次暴露出美国空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3月28日:华盛顿上空的”百米惊魂”
今年3月28日下午,美国达美航空公司一架载有136人的客机从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起飞后,也经历了一场空中险情。这架客机与一架美国空军军机的空中距离仅百余米,险些酿成相撞事故。
这些接二连三的事故,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军用飞机与民用客机在空域使用上的协调不足;紧急避让措施往往采取极端方式(如急剧下降、急转弯等);以及由此给乘客和机组人员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
四、安全隐忧:美国空域管理的系统性挑战
频繁发生的客机与军机险些相撞事故,折射出美国空域管理面临的系统性挑战:
- 军民航空域协调机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空域系统之一,如何在保证军事训练需求的同时,确保民用航空安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军用飞机的飞行路线和计划有时未能及时与民用航空管制部门共享,导致潜在冲突。
- 预警与避让系统:虽然现代民航客机配备了先进的防撞系统(TCAS),但在与军用飞机的互动中,这些系统可能无法完全发挥作用,因为军用飞机可能未完全遵守相同的通信和监视协议。
- 军事飞行活动管理:如北达科他州事件所示,军事飞行表演等特殊活动需要更严格的风险评估和空域协调,特别是在民用机场附近区域。
- 应急响应机制: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机组人员的应急训练和乘客的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充分,也是需要审视的问题。
五、行业反应与改进建议
面对这一系列事故,航空业界和监管机构已经开始采取行动:
- 加强军民航空管协调: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与军方正在审查现有的空域协调程序,寻求建立更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 技术升级:考虑为军用飞机配备更先进的应答器和防撞系统,以提高与其他飞机的相互可见性。
- 飞行员培训:加强对民航飞行员处理与军用飞机接近情况的培训,包括更系统的应急演练。
- 空域规划优化:重新评估高密度空域的使用规划,特别是在民用机场附近区域的军事飞行活动安排。
- 事故调查透明化:对每起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并公开调查结果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这些事故给乘客带来的心理阴影不容忽视。航空旅行本应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但频繁的空中惊魂事件正在挑战公众的信心。航空公司需要更加重视乘客的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而监管机构则需以更透明的方式向公众传达安全改进措施。
美国作为全球航空业的领导者,其空域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具有全球示范意义。如何平衡军事需求与民用航空安全,如何在复杂空域环境中确保万无一失,这些都是各国航空管理者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在航空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确保每一架飞机都能安全抵达目的地,依然是航空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