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列车员因“硬卧代硬座”运力调配提醒乘客中上铺禁用,铁路部门回应称此为特殊运力安排下的安全提示,正常硬卧乘客中上铺权益不受影响。

7月28日晚,一段时长1分23秒的列车车厢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视频中,秦皇岛开往北京的G字头列车上,一名穿制服的列车员轻轻拍醒正在中铺休息的女乘客,举着手机面对摄像头说:”中上铺为了大家安全,是不让上人的……如果发生任何意外……由您自己负责,与列车无关。”此时,镜头扫过车厢——原本该是中铺、上铺的区域,铺盖被整齐卷起堆在角落,下铺区域则坐满了乘客,有人低头玩手机,有人闭目养神。
这段视频很快登上热搜,#火车中上铺以后都不能用吗#的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网友们的留言里既有困惑:”买了中铺票却不让睡,这合理吗?”也有担忧:”要是半夜想上厕所,难道只能蹲在过道?”更有理性追问:”铁路部门到底有没有明确禁令?”
一、被误解的”禁令”:一场运力调配引发的”乌龙”
7月31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的官方回应,终于解开了这场持续数日的”中上铺谜云”。工作人员明确表示:”铁路部门从未出台禁止旅客使用卧铺中上铺的规定。视频中的情况,实则是’硬卧代硬座’这一特殊运力调配措施下的正常操作。”
所谓”硬卧代硬座”,是铁路部门在春运、暑运等运输高峰期,或部分冷门线路出现硬座票源紧张时的灵活调度手段。简单来说,当某趟列车的硬座车票已全部售罄,但硬卧车厢仍有未售出的下铺资源时,系统会将部分购买了”硬座”票的旅客席位,临时调整至硬卧车厢的下铺区域。此时,这节硬卧车厢的下铺会被”改造”为临时硬座区——每个下铺通常对应4个”硬座”席位(因下铺空间较大,可设置4个座位),而上铺和中铺则保持原样,但明确标注为”禁用”。
“举个例子,一趟车原本有10节硬座车厢,每节载客118人,总共1180个硬座席位。如果这10节车厢的硬座票全卖完了,但还有2节硬卧车厢的下铺(每节下铺有66个铺位)没卖出去,我们就会把这2节硬卧车厢的下铺调整为’硬座代用’,多提供132个临时硬座席位。”一位参与过运力调配的铁路调度员解释,”这样一来,既能让更多旅客买到票,又能避免硬卧车厢的中上铺被随意占用,导致真正需要躺卧的乘客没地方休息。”
二、”中上铺禁用”背后的安全逻辑
视频中列车员的提醒,核心是”安全”二字。在”硬卧代硬座”的车厢里,下铺被临时改为硬座区,每个下铺区域会标注明确的座位号(如A、B、C、D),并与购票系统绑定。此时,中铺和上铺虽然物理上存在,但属于”非座位区域”——既没有对应的车票信息,也没有配备安全带、扶手等设施。
“如果允许乘客随意使用中上铺,可能会引发三大问题。”铁路安全专家王建军分析,”其一,安全隐患:中上铺高度较高,临时乘客可能因不熟悉环境跌落;其二,秩序混乱:未购票乘客可能趁机占用中上铺,导致真正购买硬卧票的乘客无法正常使用;其三,责任不清:若发生意外,难以界定是乘客违规还是列车管理问题。”
视频中的女乘客之所以被叫醒,正是因为她购买了”硬座(代)”车票,却试图躺在中铺休息。根据12306的规定,这类乘客的权益仅限于下铺区域,擅自使用中上铺属于违规行为。工作人员的提醒,本质上是在明确责任边界:”如果您坚持使用中上铺,一旦发生意外,铁路部门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正常硬卧乘客:中上铺权益不受影响
为了消除公众误解,铁路部门特别强调:”购买正常’硬卧’车票(中铺或上铺)的旅客,其使用中上铺的权益完全不受影响。”所谓”正常硬卧”,指的是乘客直接购买硬卧车票时选择的中铺或上铺席位,这类席位属于”座位”范畴,配备有完整的铺位设施(如床垫、枕头、帘子),且与购票系统一一对应。
以北京至上海的G2次列车为例,其硬卧车厢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铺位均标注具体车厢号和铺位号(如1车5中、1车5上)。乘客购票时选择”硬卧”并指定铺位后,系统会自动分配对应铺位,列车员不会干涉其正常使用。只有当乘客购买的是”硬座(代)”车票时,才会被限制在下铺区域。
“我上周坐G4次列车回上海,买的就是中铺票。”经常出差的李女士告诉记者,”上车后列车员核对车票,确认我的铺位是12车3中,还帮我把行李放好。整个过程没有任何限制,中铺的空间也很宽敞。”她的经历,印证了正常硬卧乘客的权益不受影响。
四、网友疑问解答:这些情况要注意!
针对网友的集中提问,铁路部门通过官方账号进一步解答:
Q:如果我买了”硬座(代)”车票,但下铺被人占了怎么办?
A:列车员会优先协调占铺乘客回到自己的座位(通常为同车厢其他下铺),若无法协调,可联系列车长申请调换至其他车厢的空闲铺位。
Q:中上铺真的完全不能坐吗?比如带老人孩子临时歇脚?
A:不建议。中上铺属于非座位区域,既无安全保障,也可能影响其他乘客通行。若有临时休息需求,可向列车员寻求帮助,协调至餐车或乘务员室等公共区域。
Q:未来会取消”硬卧代硬座”吗?
A:这是铁路部门根据运力需求动态调整的灵活措施,在春运、暑运等高峰期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将继续优化调度规则,尽量减少对乘客体验的影响。
结语:规则背后是安全的底线
回到最初的那段视频,列车员的提醒或许显得生硬,但其背后的逻辑清晰而温暖——在有限的运力下,既要让更多人”有票可买”,更要确保每一位乘客的安全。正如一位铁路工作人员在采访中所说:”我们理解乘客想躺得舒服的心情,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规则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让每个人的出行都更有保障。”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讨论”中上铺能不能用”时,或许更该看到铁路部门在运力调配背后的努力:从”硬卧代硬座”的灵活调度,到12306系统的精准售票,再到列车员的现场提醒,每一个环节都在平衡效率与安全、规则与温度。下一次乘车时,不妨多留意车票上的”席别”信息,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误解——毕竟,平安抵达,才是出行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