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岁男孩在浙江安吉某酒店温泉泳池游泳时,因排水口未盖(PVC材质老化松动)被吸入无法拽出,经十分钟救援后送医抢救无效溺亡,事件暴露酒店管理疏忽及家长监护失责,涉事泳池后续整改安装防护设施。

浙江安吉的十月末,山风裹着桂香钻进酒店的雕花窗棂。45岁的王女士站在温泉泳池边,看着外甥小宇和小侄女在浅水区扑腾,水花溅在她米色连衣裙上,晕开星星点点的湿痕。这是她第二次带外甥来安吉度假——上个月,小宇刚满6岁,第一次在泳池里扑腾着学会换气,回家后举着泳镜对她喊:”姨妈,我以后要当游泳冠军!”
谁也没想到,这个关于”冠军”的梦想,会在十分钟后被一个直径50毫米的排水口碾碎。
一、戏水口的”黑洞”:欢乐背后的致命隐患
温泉泳池藏在酒店后山的竹林里,水面浮着几片粉白的睡莲,水温常年保持在38℃,是孩子们最爱的”天然温泉池”。王女士记得,办理入住时前台特意提醒:”泳池有两个排水口,平时会用盖子盖着,带小孩玩水一定要注意。”她抬头扫了眼池边的金属盖子——其中一个确实严丝合缝,另外两个却歪歪扭扭地敞着,像两扇没关严的门。
“小宇,别往池边跑!”王女士的话音刚落,就看见外甥踮着脚扒着池沿,小胳膊够向水面上的漂浮板。那块蓝色泡沫板被水流推得打转,小宇扑过去时,左脚在池壁上一滑,整个人栽进水里。王女士的心跳漏了一拍,刚要伸手去拉,却见他的小胳膊突然被池底的排水口”吸”住了——那是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形开口,此刻正像巨兽的嘴般张开,将小宇的整条右臂死死拽进池底。
“救命啊!他胳膊被吸住了!”王女士的尖叫混着孩子们的哭声炸开。她扑进泳池,冰凉的水瞬间漫过胸口,右手拼命去拽小宇的手腕,可那力道大得惊人——排水口的吸力像台强力抽水机,将小宇的胳膊越扯越深,直到整条手臂消失在水面下,只剩一只小手还在空中乱抓。
此时池边除了王女士,只有另外两个带孩子的外地游客。有人举着手机拍视频,有人喊”快找工作人员”,却没人敢下水帮忙。”水太深了,我扶着池边往下探,能摸到小宇的脚,可他的胳膊被卡得死死的,根本拽不动。”王女士后来回忆,她的指甲缝里全是池底的青苔,膝盖在池壁撞出淤青,可小宇的手臂始终像焊在排水口上,”他的脸已经憋得发紫,嘴唇在动,我知道他在喊’姨妈救我’。”
二、十分钟的生死营救:迟到的”盖子”与错位的救援
意外发生四分多钟后,酒店工作人员终于拿着工具跑过来。王女士看见经理王总一边跑一边喊:”快关水泵!打开排水阀!”可此时,小宇的意识已经开始模糊——他的小脑袋渐渐沉进水里,只有偶尔的抽搐证明他还活着。
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地拆排水口的螺丝,可PVC材质的盖子因长期浸泡已经老化,螺丝纹路被锈迹糊得严严实实。”我们找了根铁棍撬,盖子就是不掉。”王总事后承认,”平时觉得这盖子小,不会有问题,谁知道……”直到排水阀完全打开,泳池水位下降到腰部,工作人员才用铁钩勾住小宇的手腕,将他硬生生拽了出来。
这十分钟,对王女士来说是地狱般的煎熬。她全程跪在池边,用另一只手托着小宇的下巴,试图让他保持呼吸:”小宇乖,姨妈在呢,你看看妈妈的照片……”可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涣散,直到被拽出水面的那一刻,他的小胳膊已经肿得像根紫萝卜,皮肤下泛着骇人的青黑色。
酒店立即拨打了120,但酒店位于安吉山区,最近的医院在30公里外。急救车赶到时,小宇已经陷入深度昏迷。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还是在10月31日凌晨宣布抢救无效。法医鉴定显示,小宇因溺水导致多器官衰竭,而关键的致命时间是排水口吸附后的前五分钟——那段时间里,他的肺部已经进水,大脑因缺氧出现不可逆损伤。
三、责任之辩:是”意外”还是”人祸”?
事发后,王女士带着小宇的玩具泳镜和泳衣找到酒店,要求查看监控。录像里清晰记录着:排水口的盖子在事发前两小时曾被工作人员移动过,当时有个清洁工用它挡住了池边的落叶,之后忘记重新固定。”盖子就放在池边的台阶上,谁也没想着要盖上。”清洁工阿姨红着眼眶说。
酒店王总在接受采访时显得很无奈:”我们每天都有安全检查,可这种小盖子……谁能想到会被孩子扒开?”他指着池边的警示牌:”我们已经写了’儿童需成人陪同’,可家长也有监护责任啊。”可王女士翻出手机里的照片——泳池边的警示牌歪倒在灌木丛里,字迹被雨水冲得模糊不清,”如果盖子是锁死的,如果警示牌立得醒目,如果工作人员能及时巡查……”她哽咽着说不下去。
这场悲剧最终以酒店赔偿38万元告终,但王女士至今无法释怀。她把小宇的泳镜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每天睡前都要擦一遍:”他生前总说,等放暑假要教表妹游泳。现在表妹每天抱着他的泳圈玩,我问她’想不想舅舅’,她就哭着说’想,舅舅在泳池里等我’。”
四、泳池里的”安全课”:比救生员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
这件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儿童泳池安全隐患#话题阅读量超2亿。有网友翻出多地泳池事故的新闻:2023年,江苏一儿童在泳池被排水口吸入,抢救3小时;2024年,广东一泳池因过滤系统故障,导致6名儿童集体呛水……这些事件的共同点,都是”小疏忽”酿成”大悲剧”。
专业游泳教练陈敏指出:”泳池排水口的吸力远超想象,直径5厘米的开口在水流作用下,能产生相当于100公斤的拉力。儿童手臂细,一旦被吸住,成人很难徒手拽出。”她建议,所有泳池排水口必须安装”双重防护”——金属网格盖+弹簧锁扣,确保即使盖子被碰开,也能自动闭合。
更值得反思的,是监护人的”侥幸心理”。王女士事后坦言:”我看到排水口没盖,但想着’就玩十分钟,应该没事’。”可就是这”十分钟”,成了她永远的悔恨。儿童安全专家李芳提醒:”带娃游泳时,家长的视线不能离开孩子超过3秒。泳池边的排水口、台阶、深水区标识,每一处都要提前检查。”
如今,安吉那家酒店的后山泳池已经关闭整改。池边的排水口装上了不锈钢网格盖,每扇盖子都用防锈螺丝固定,旁边立着醒目的红色警示牌:”危险!勿靠近排水口!”每天闭馆前,工作人员都会用绳子将盖子锁死,钥匙统一保管在前台。
王女士最近带着小侄女去了小区泳池。她蹲在池边,看着小侄女套着游泳圈扑腾,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水面上,泛起细碎的金斑。”小宇,你看,表妹学会憋气了。”她轻声说,眼泪却掉在泳池里,荡开一圈圈涟漪。
生命从来不会给我们”重来一次”的机会。那些被忽视的排水口、歪倒的警示牌、侥幸的心理,都可能在某个瞬间,成为吞噬生命的”黑洞”。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水域里,尽情拥抱属于他们的”冠军梦”;愿每个家长都能记住:最好的守护,不是”出事后补救”,而是”出事前预防”。